最近一周给十几位大学生、研究生做了1对1职业咨询。累并快乐着。
他们对就业方向困惑,对职业发展迷茫,对职场生态陌生。这是一年又一年,所有即将毕业的年轻人都会面对的问题。
不同的是,在这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年轻人更早地开始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希望工作有意思、有意义。
他们对职场有担忧,但不着急一头扎入洪流。从智联招聘近期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来看,慢就业的比率持续提升。
媒体信息的丰富,也让他们能提前了解更多维的职场信息。有好的,有不好的。噪音很多。
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职场的形态也在改变。
还记得之前有一位来询者说:羡慕上一代人能够干一行爱一行,现在这个时代太复杂了,找到一个喜欢的还能长期做下去的工作太难了。
的确如此。
从时间维度来看,据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短到了12年,找个大公司从入职干到退休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了。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瑞敏在今年初的一次峰会上说:世界500强的寿命越来越短了,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不会甘心一辈子待在一家公司,隔段时间就想换一换,原因比如:钱和职位不够了,能力提升无法满足,或者就是想换个活法。
所以未来职场的生态,将更趋于一种阶段性合作和共创的形式。
当人不再局限于一家公司、一个岗位的时候,公司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与员工阶段性合作与共创中,培养和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职场人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与公司阶段性的合作与共创中,通过主动创造价值,持续学习提升,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构建自己的圈子和影响力。
因此,传统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会逐渐失去机会。组织和领导者必须意识到,仅仅做大规模和为股东赚钱这个目标,对年轻一代员工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
组织和领导者需要用心地对待年轻一代员工的成长需求和价值观,做有温度的管理者和引路人。传统的命令、指挥、说教的管理方式,很明显,在年轻人身上已经失效。
组织在要求员工创造收入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组织自身对客户、社会和环境的贡献。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打工养活自己和为股东赚钱,而是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价值。
当个体的社会贡献因组织而得以放大,就会感到自己的工作原来这么有意思和有意义,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当然,恶,也是会被放大的。比如最近的大厂职场女性被侵害事件。
再说回毕业生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各平台上已经有无数的方法工具可以参考,比如怎么搜索职位信息,怎么做简历和面试,如何对offer进行排列分析打分。大同小异,都可以参考拿来一用。
在咨询和授课过程中,我已经整理了百余页的素材。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道来。
我想在这里讲的,来自几位毕业生来询者的提问:想找到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有发展的,能一直做下去的工作。
其实,刚出校园,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还只看了一角,一开始就以「一生所爱」为目标,给自己的压力未免太大,也并不现实。
我给的建议是:现在确定不了热爱的事业,没关系,就在可选的范围内,去大公司,能赚钱养活自己就是好目标。
因为在大公司,组织架构和薪酬体系相对成熟,公司支付你的薪水,约等于你的能力变现。提升能力-薪水提升-持续提升能力这样的循环,能帮你逐渐增加自信,明确自己的职场优势。
同时,大公司的岗位丰富,人才更多。通过轮岗、调动,你接触到喜欢的岗位的几率也会变大。通过观察、学习优秀同事,找到榜样,也能给你打开另一个世界。
如果暂时去不了大公司,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了解要加入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看看老板是不是你想成为的人。
有不少人想加入创业公司拿到股权快速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加入一家愿景宏大的小公司一起改变世界,这些动机并不靠谱。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找到时代发展潮头行业和公司的能力资源。
但是不是说小公司不值得去?不是。
前面我说,公司要让员工感到不仅仅是打工为股东赚钱,还要有为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感。这是公司设立和招揽人才的本质,非常重要。
所以,做好职业调查,去了解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否和你的价值观一致;去了解创始团队的背景、圈子和影响力,是否是你愿意追随的人。
我们这个时代,圈子的能量大于公司规模。跟对老板、加入有明确愿景和执行力的团队,可能会更高效和高质量地构建起自己的圈子,成为「超级个体」。
若是价值观和理念不合,团队小,人还不对,只会越做越拧巴,容易职业跑偏。
找工作没有万能解。职场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并不存在不喜欢第一份工作,就「一步错,步步错」。
重要的是先进入职场,用心投入,主动思考,积累经验,逐步升级自己选择的能力,把现在的职业单选题,在未来设计成多选题。
加油。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原创,欢迎关注drlibbystudio,专治「工作没意思」、「生活不开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libbyonthego(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