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161 林晖 9.17

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1、高校校园绿地分析

1.1校园空间布局

山水独好的条件,于杭州市南部群山边缘,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于此选址。

水为界,一曲流觞绕成校园。丘陵山区中中心,建筑在外围顺山势布置。

图片发自App

1.2校园景观处理及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

图片发自App

校园景观有两处特别的空间:一是纪念性雕塑空间。樟树和银杏违和此处空间,但树木第一分支点高,为人的观赏视角留出可视的开放空间,而不是封闭的空间。纪念性雕塑景观并未常见的敬仰型雕塑品,而是一个可以了解可以亲近故事可以互动的空间。二是教学楼旁的农田景观,突破对校园景观功能定义,保留农田,不忘土地本身的来源。一切来自于土地的,都将归于土地。但在归的过程中,学校的过客在体验欣赏这份乐趣。

2、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校园景观中的运用

图片发自App

建筑采用合院式的布局。 有的合院在面对象山的时候是完全开放式的,在建筑内就可以欣赏葱郁的山脉。屋顶大尺度的屋檐设计,将传统乡村景观引入校园景观,但又放大了尺度。中国传统的合院尺度是非常小的,使用功能也非常私密,但是校园中的合院尺度很大,为了使其融入自然,种植了大面积的攀缘植物柔化建筑。

建筑西面考虑遮阳效果,依据太阳高度角计算阴影而制作瓦片遮阳窗,利用瓦片大空隙的漫反射降低温度。

图片发自App

4、民俗博物馆

图片发自App

“不去动山的斜面,而是就着斜面去建造建筑。顺着这个方向研究,最终涌现在我脑海中的是菱形纹样,让水平线产生了变化,制造出了流动的展示空间……”隈研吾所打造的这座建筑贯彻了他的“负建筑”理念,新建的民艺馆有机地融入了原有的山水。

图片发自App

不同于其他博物院为保护展品而做避光处理,该博物馆有开阔的窗户,自昏暗的坡道走上二层,可见明丽的光束透过窗户来到室内。配以精妙的窗户贴纸,似有仙鹤乘光而至,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4.1造园材料

水泥墙面


古砖瓦砌墙

碎石和瓦片立铺铺装


木构造

珠片

竹子


4.2室内外景观相互渗透

图片发自App

民俗博物馆的设计,隈研吾“消失的建筑”的风格:建筑与山地坡形结合,单层坡顶,随丘陵俯伏,让博物馆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环境。菱形的屋面打造出流动感,交替变换的层高和空间,将参观者带到被自然景观环抱的户外区域,同时利用中庭引入自然元素,与环境融合,采用江南传统灰瓦元素装饰外墙,彰显了地域历史与文化脉络。当参观者置身于展厅中,视线可以穿过透明玻璃幕墙,欣赏到瓦片墙斑驳的投影和展馆周围美丽的植物。

室内外相互渗透,建筑与植物一同归于自然。

图片发自App


5、水岸山居与象山校区的造园与空间布局的异同

图片发自App

水岸山居中的空间交错复杂,顶为黑瓦,主墙体为黄色土墙,长廊连接。

图片发自App

一层的茶室外的小庭院,有茂密的植物围合,靠水一面被浓密的植物挡住,在此闲坐休息,虽安静惬意,却缺少了漏景借景的乐趣。

图片发自App


二、白塔公园

1、传统景点与现代工业棕地的结合

图片发自App

棕地为非完全废弃又保留有历史痕迹的旧地遗址。此处白塔公园的建造,激活了白塔地标,盘活了原有的火车站遗址之外,又为周围居民创造了活动休憩的空间,带动此处经济的发展。

图片发自App

白塔作为有纪念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建筑物,其存在方式是被人所观赏瞻仰。

图片发自App

与白塔不同,火车站的存在则是以使用、进入的方式,让游客进入空间感受其固有的历史气息,留有特色铁轨并开放小火车让已废弃的火车站依然以动力存在。

2、带状绿地空间的布局与道路的结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因此地为火车站旧地,留有旧铁轨,此处园路设置多与铁轨结合,依铁轨的长条形走势进行设计铺设。道路以铁路为主轴,在边上增加人行道,形成建筑、人行道、铁路、植物的景观序列,植物上先沿路铺设狼尾草,明确边界,后种植山茶花、桂花、等灌木拉高视线,再用高大乔木做背景树,形成自然有序的带状道路景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园林161 林晖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