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三)

对以下名词做狭义定义:

临界时刻 指交易者的假设将要与市场走势开始重合,但又未完全重合。

临界点 市场对于交易者判定机制给出应答所需要的时间。(即临界时刻的大小)

机会成本 两次临界时刻出现之间时间间隔大小。

————————————————

如果说上一篇形式逻辑(二) - 知乎专栏是用来解决假设在宏观上是否已经显现在市场中的问题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解决局部上如何将假设较为完美实现的问题。

前者是战略上的,大方向上的,后者是战术上的,技巧上的。

————————————————

当区分特征将要在市场中显现,但还未彻底显现时,交易者的假设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这种模糊不清的时界我称之为临界时刻,它代表着交易者的假设与市场走势之间暧昧不清的关系,多一分假设则存在,少一分又不存在。

市场在转换自身风格时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逐步,渐近改变的。这也就导致了交易者的假设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得到验证,它需要市场在逐步的变化中一点一点的显现。

也就是说,交易者假设的实现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笔两笔单子解决的,而是依靠一系列交易逐步得到验证。任何企图把交易看作是单纯概率上的一锤子买卖都是肤浅的认识,只要交易者承认他并不知道市场风格转换的准确时长,那他也就必须要承认其不可能仅通过一笔交易就将假设实现。

只要是依照着假设而进行的交易,那么每一笔交易之间都应该具有强联系和因果关系,因为在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场走势和交易者假设逐步开始重合或分离的过程。如果交易者的时机判断是对的话,则随着时间的推进,假设会逐步的在市场中显现,交易者的胜率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则下降。

临界时刻就卡在市场走势与假设之间的一道时间障碍,它是假设与市场走势开始重合之前的必经之路。

——————————————

那么在交易者观察到假设在宏观上已经开始显现,并准备着手去实现它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处理临界时刻的交易呢?

交易者并没有预测行情的能力,因此每一次临界时刻的到来对于交易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它既可能是一次机会,也可能是一次风险。只要战略上的假设已经开始显现,那么之后局部上的每一次临界时刻到来,交易者都要去参与。

但我们唯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随着时间变动而导致的假设存在或消失,因为验证假设是否存在是需要行情随着时间的演变逐步给出答案。

而在这当中则要承受时间*波动的风险,并且交易者并不确切知道要承受多少才能换来利润。交易者只能够在临界时刻中一次次的试探,以期在不导致本金大损失的前提下得出假设存在的结论。

不过虽然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波动性是不同的,但是交易者所要承受的时间长短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

即指临界点,它表示市场对于交易者判断机制给出应答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当临界时刻到来,是选择全程参与临界时刻,还是间歇性的有选择参与完全由交易者自身掌握。

交易者每次参与临界时刻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小其关键就在于临界点的大小。(临界点本身的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发现入市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交易者的判断机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判定,即假设是否存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得到验证相反还更模糊了。也就是说交易者的临界点在不断变大,即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进交易者并不能得到假设是否成立的回答,还会承担更多未知的风险。

但如果交易者的此次判断大体上是对的,那么再随着时间的推进,交易者就能换取一个较为有利的入场点位,这将为之后对抗回撤时提供良好的抵抗能力。

如果入市后发现临界点在不断的变小,即随着时间的变化,交易者假设成立与否很快就会得到答案。这就是对交易者较为有利的状况,这个有利并不代表能够产生收益,而是代表交易者只需要承受较少的时间*波动就可以得到应有的答案,因为时间的限制进而限制了价格波动的幅度,在越少时间内能够做出决断,则交易者所冒的风险越小。

如果在任何情况下临界点都不会变小甚至过了临界时刻还得不到答案,那么就是判断机制有问题,设置的不够严谨或过于宽松,甚至可能最初的假设都有问题。因为临界时刻和临界点不是市场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假设在映射到市场时产生的情况,临界时刻出现的次数(机会成本)和临界点的大小都取决于交易者的判断机制设置(从区分特征得来)。

————————————————

临界点的大小并不绝对的表示好坏,而要取决于交易者实现假设所需要运用的手法。

交易者要在承担时间*波动的风险、好的入场点位、错失机会的可能性,这三者之间做出一个权衡利弊。如同不可能三角一样,交易者无法同时使这三者都得到满足。即交易者又想有好的点位,又不想承担风险,又要抓住机会。

假设决定了交易系统的针对性,也就决定了其侧重点。交易者在使用交易系统时就必须相应的配合其侧重点来使用。选择牺牲某一样从而换取另外对于交易系统更重要的东西。

————————————————

对于我来说,在这个市场上能够永远行之有效的策略只有两种,一种是以彻底剥离风险为主,选择不承担风险,对点位要求小,而机会无限大的高频交易。另一种,就是选择通过增强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选择性的承受风险来换取高额的利润,但对点位要求极高,机会极少的趋势交易。它们如同阴阳两个极,通过牺牲某一部分从而换取在另外更重要地方的绝对优势。

从趋势交易来看,它的出发点就是要去承受风险,因此增加自身风险抵抗能力就是第一位的事情,也是趋势交易假设能够实现的第一步。

我认为绝对增强风险抵抗能力的只有两样,一是由极佳点位所带来的大量浮赢,二是轻仓。

也就是说在承担时间*波动的风险、好的入场点位、错失机会的可能性,这三者中好的入场点位是趋势交易者应当要抓住的,而由于趋势交易者的机会成本极高,错失机会的可能性也是趋势交易者不能够接受的。

因此,趋势交易者唯有通过在临界时刻中,参与临界点较大的交易,才有可能换取好的点位,而为了不错失机会,每一次较大的临界点出现时都要去参与。

在趋势交易假设已经显现的情况下(战略上的优势),先行参与临界点较大交易,从而获得好的点位(战术上的优势),进而通过这些优势去承担更多的风险再换取更多的利润(趋势交易假设的实现)。

从高频交易来看,它的出发点是要彻底剥离风险,也就是说,它所参与的交易,应当是临界点越趋向于零越是好。

即当单子成交时,就应该立即给出判定,要么假设不成立走人,要么就成立拿利润。当中不应该存在多余的时间*波动。

手续费+极端波动+流动性风险+有限资金容量,导致了高频交易每一笔交易的利润都不会太高,为了弥补这些,高频交易的资金利用率就必须要增大,而一旦仓位增大,也就意味着风险承受能力的下降,因此高频交易是风险承受能力极差的交易系统,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剥离风险。

因此对于高频交易来说,临界时刻大可不必完全参与,而只选择那些临界点为零的情况交易,因为高频交易并没有对于点位上的要求。即使因为临界点太小而可能导致临界时刻结束时手中没有持仓,但高频交易拥有无限多的机会,几乎随时可以介入交易,也就根本无所谓有没有仓位。

————————————————————

无论何种交易系统,当我们开始入场交易时,就应该代表着两件事情的确认,

一、假设已经在市场中显现(战略上的,使用系统的前提条件)

二、入场方式对实现假设有利(战术上的,使系统发挥的更好)

每一次入场交易,都应该要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反复确认,随着行情的演化不断的问自己,我的交易是否满足了这两个条件?

交易者既要关注宏观上的战略变化,也要关注微观上的细节变化,任何一方的变化没有给予及时应对都会导致交易系统无法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形式逻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