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MVVM 架构模式中,ViewModel 是不会持有宿主的信息,业务逻辑在 ViewModels 层中完成,而不是在 Activities 或 Fragments 中。LiveData 在里面担任数据驱动的作用:
以往我们使用 Handler,EventBus,RxjavaBus 进行消息通信,LiveData 也是一个种观察者模式,作用跟 RxJava 类似,是观察数据的类,相比 RxJava,一般配合 Jetpack 组件配合使用。它能够在 Activity、Fragment 和 Service 之中正确的处理生命周期。
LiveData 组件是 Jetpack 新推出的基于观察者的消息订阅/分发组件,具有宿主(Activity/Fragment)生命周期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可确保 LiveData 仅分发消息给与活跃状态
的观察者,即只有处于活跃状态
的观察者才能收到消息。
LiveData 的消息分发机制,是以往 Handler,EventBus,RxjavaBus 无法比拟的,它们不会顾及当前页面是否可见,一股脑的有消息就转发。导致即便应用在后台,页面不可见,还在做一些无用的绘制,计算(微信的消息列表是在可见状态下才会更新列表最新信息的)将有限的资源让给可见的页面使用。
活跃状态:Observer所在宿主处于STARTED,RESUMED状态。
本文需要 Lifecycle 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如果有不了解的可以先看看《Android架构灵魂组件Lifecycle的生命周期机制详解》
基于生命周期,其实就是在当前宿主 LifecycleOnwer 注册一个 Observer,那么宿主每次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回调给观察者的 onStateChange()
方法,即便是刚刚注册的观察者宿主也会回调 onStateChange()
方法,会有一个状态同步的过程,LiveData 也是利用这个能力,巧妙实现了当宿主销毁的时候,自动移除注册进来的 Observer,从而避免了手动移除的麻烦。更不会造成内存泄漏,这个也是它的核心思想。
使用 LiveData 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LiveData不足之处:
方法名 | 作用 |
---|---|
observe(LifecycleOwner owner, Observer observer) | 注册和宿主生命周期关联的观察者, owner当前生命周期的宿主,当宿主销毁了observer能自动解除注册 |
observeForever(Observer observer) | 注册观察者,不会反注册,需自行维护,没有owner无法管理宿主生命周期 |
setValue(T value) | 发送数据,没有活跃的观察者时不分发,只能在主线程 |
postValue(T value) | setValue一样,但是不受线程限制,内部也是通过handelr.post到主线程,最后还是通过setValue来分发的 |
onActive() | 当且仅当有一个活跃的观察者时会触发 |
onInactive() | 不存在活跃的观察者时会触发 |
在使用 LiveData 做消息分发的时候,需要使用这个子类,设计的原因是考虑到单一开闭原则,只有拿到 MutableLiveData 才可以发送消息,LiveData 只能接收消息,避免拿到 LiveData 既能发送消息又能接收消息的混乱使用。
public class MutableLiveData<T> extends LiveData<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Value(T value) {
super.postValue(val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Value(T value) {
super.setValue(value);
}
}
MutableLiveData 仅仅是把上面两个方法从父类的 protect 改为 public 而已,因为在 LiveData 中无法调用 postValue()
和 setValue()
。所以我们在使用 LiveData 做消息分发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它的子类 MutableLiveData。
fun mediatorLiveData() {
val liveData1 = MutableLiveData<String>()
val liveData2 = MutableLiveData<String>()
//在创建一个聚合类MediatorLiveData
val mediatorLiveData = MediatorLiveData<String>()
//分别把LiveData合并到mediatorLiveData中
mediatorLiveData.addSource(liveData1, Observer { data ->
mediatorLiveData.value = data
})
mediatorLiveData.addSource(liveData2, Observer { data ->
mediatorLiveData.value = data
})
//数据监听,一旦liveData1或者LiveData2发送了数据,observer便能观察到,以便统一处理更新
mediatorLiveData.observe(this, Observer { data ->
LogUtil.e("mediatorLiveData:$data")
})
// 模拟发送数据
liveData1.postValue("liveData1 苏火火苏火火")
liveData2.postValue("liveData2 苏火火苏火火")
}
打印数据如下:
/com.sum.tea E/LogUtil: mediatorLiveData: liveData1 苏火火苏火火
/com.sum.tea E/LogUtil: mediatorLiveData: liveData2 苏火火苏火火
Transformations.map
可以对 LiveData 的数据在分发给观察者之前进行转换,并且返回一个新的 LiveData 对象。
fun transformationsMap() {
val mapLiveData = MutableLiveData<Int>()
//数据转换
val transformLiveData: LiveData<Int> = Transformations.map(mapLiveData) { input ->
input * 2
}
//使用转换后生成的transformLiveData去观察数据
transformLiveData.observe(this) { output ->
LogUtil.e("transformationsMap 数据转换变化:$output")
}
//使用原始的LiveData发送数据
mapLiveData.value = 10
}
打印数据如下:
/com.sum.tea E/LogUtil: transformationsMap 数据转换变化:20
先从 LiveData 注册观察者看起:
#LiveData.java
@MainThread
public void observe(LifecycleOwner owner, Observer<? super T> observer) {
// 如果宿主是DESTROYED状态则直接退出
if (owner.getLifecycle().getCurrentState() == DESTROYED) {
return;
}
// 把observer包装一个具有生命周期边界的观察者
LifecycleBoundObserver wrapper = new LifecycleBoundObserver(owner, observer);
// 存储到mObservers集合
ObserverWrapper existing = mObservers.putIfAbsent(observer, wrapper);
if (existing != null) {
return;
}
// 注册到宿主的生命周期里面
owner.getLifecycle().addObserver(wrapper);
}
LifecycleEventObserver
的子类,LifecycleBoundObserver
存储到 mObservers 集合当中。LifecycleBoundObserver
注册到宿主的生命周期里面。所以 wrapper
就能接收到宿主生命周期变化的事件,当第一次注册进去的时候也会触发状态的同步,也能接收到完整的生命周期事件。
因为后面还要做数据的分发,订阅消息就是把这个 Observer 包装成 LifecycleBoundObserver,然后存储到 mObservers 集合当中,有消息的时候就遍历这个集合去分发。
// 具有生命周期边界能力的Observer
class LifecycleBound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Wrapper implements LifecycleEventObserver {
@Override
boolean shouldBeActive() {
// 判断观察者是否处于活跃的状态
return mOwner.getLifecycle().getCurrentState().isAtLeast(STAR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tateChanged(LifecycleOwner source, Lifecycle.Event event) {
// 判断当前宿主的状态是否为destory
if (mOwner.getLifecycle().getCurrentState() == DESTROYED) {
// 主动进行反注册,把Observer移除掉
removeObserver(mObserver);
return;
}
// 状态改变
activeStateChanged(shouldBeActive());
}
}
宿主生命周期每一次事件的通知都会回调到 LifecycleEventObserver 的 onStateChanged()
,先判断当前宿主的状态是否为 DESTORYED,如果是则主动进行反注册,把 Observer 移除掉。从而主动避免内存泄漏的问题。
如果不是 DESTORYED,那就说明宿主的状态发生了别的变化,触发 activeStateChanged(shouldBeActive())
这个方法,会先判断观察者是否处于活跃的状态,只有处于活跃状态的观察者才能接收到数据:
// 注册观察者,不会反注册,需自行维护,没有owner无法管理宿主生命周期
public void observeForever(Observer<? super T> observer) {
//把`observer`包装成一个`AlwaysActiveObserver`对象
AlwaysActiveObserver wrapper = new AlwaysActiveObserver(observer);
// 将Observer存储到mObservers集合中
ObserverWrapper existing = mObservers.putIfAbsent(observer, wrapper);
// 设置为tru则不管宿主是否处于可见状态,一直接收数据
wrapper.activeStateChanged(true);
}
shouldBeActive()
永远为 true,不管你的宿主是否处于可见状态,这就意味着它可以一直接收数据。除了
observeForever()
这种情况外,观察者是否处于活跃状态其实就等于宿主是否处于活跃的状态。
如果场景是在后台要处理一些事情,可以使用 observeForever()
注册观察者,但是需要在宿主被销毁的时候取消注册,或者使用传统的 callback 形式。
void activeStateChanged(boolean newActive) {
// 如果状态一致,则退出
if (newActive == mActive) {
return;
}
// 立即设置状态,就不会分发给非活跃状态
mActive = newActive;
// 非活跃状态,mActiveCount表示活跃状态数量
boolean wasInactive = LiveData.this.mActiveCount == 0;
LiveData.this.mActiveCount += mActive ? 1 : -1;
// 注册第一个观察者并且是活跃状态
if (wasInactive && mActive) {
// 只有一个观察者时才会触发
onActive();
}
if (LiveData.this.mActiveCount == 0 && !mActive) {
// 没有观察者时触发
onInactive();
}
if (mActive) {
// 活跃状态,开始分发数据
dispatchingValue(this);
}
}
首先判断 mActiveCount == 0
,如果等于0说明里面的观察者没有一个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注册第一个观察者的时候,活跃观察者的数量肯定是等于0的,当注册了第一个观察者之后,它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变成 mActive,此时就会触发 onActive()
方法,如果没有任何一个观察者就会触发 onInactive()
方法,如果 mActive == true
,则说明当前观察者处于活跃状态,它是可以接收数据的。
// 分发数据
void dispatchingValue(ObserverWrapper initiator) {
// ······
do {
mDispatchInvalidated = false;
if (initiator != null) {
// 1.把数据分发给自己
considerNotify(initiator);
initiator = null;
} else {
// 2.有新的数据,把mObservers集合当中所有的观察者遍历分发数据
for (Iterator<Map.Entry<Observer<? super T>, ObserverWrapper>> iterator =
mObservers.iteratorWithAdditions(); iterator.hasNext(); ) {
considerNotify(iterator.next().getValue());
if (mDispatchInvalidated) {
break;
}
}
}
} while (mDispatchInvalidated);
mDispatchingValue = false;
}
// 设置数据
protected void setValue(T value) {
mVersion++;
mData = value;
dispatchingValue(null);
}
initiator
为空,本次分发数据就把数据分发给自己 considerNotify(initiator)
;initiator
不为空,一般是从 setVlue()
过来的,这时候就说明有了新的数据,就会把 mObservers 集合当中所有的观察者遍历分发数据。无论是新注册的观察者还是 setVlue()
触发的消息分发,都会调用 considerNotify()
方法
// 准备通知更新,宿主在恢复活跃状态时也会执行到这里
private void considerNotify(ObserverWrapper observer) {
// observer非活跃状态直接退出
if (!observer.mActive) {
return;
}
// 也许它改变了状态,但我们还没有得到事件
if (!observer.shouldBeActive()) {
observer.activeStateChanged(false);
return;
}
// observer的版本大于LiveData版本不会发送数据,避免多次重复发送
if (observer.mLastVersion >= mVersion) {
return;
}
// 同步观察者的Version数据
observer.mLastVersion = mVersion;
observer.mObserver.onChanged((T) mData);
}
这里是数据最终发送的地方,先判断观察者是否处于活跃状态,如果说观察者不活跃,就会 return,当宿主恢复活跃状态的时候就会触发 onStateChanged()
,最后也会到这里。
重点来了,LiveData 的 Version 字段和 Observer 的 Vierson 在刚开始创建的时候都是-1,如果 LiveData 已经发送数据了,它的 Version 字段就会加1,如果这个时候新注册了一个 Observer,那么在触发消息分发的时候,这两个字段就不相等,所以 Observer 就能接收到之前发送的消息,在第一次注册的数据的时候(先发数据,后注册的 Observer 也会收到数据)。
这就是粘性事件,目的是为了避免数据多次重复发送,因为每次生命周期的变化都会走到这里。最后调用 observer.mObserver.onChanged()
回调数据。
这就是一个新的注册的 Observer 是如何接收到之前发送的数据的流程。
普通消息分发流程即调用 postValue()
,setValue()
才会触发消息的分发。
postValue()
发送数据的流程:
#LiveData.java
// 不限制线程,主线程,子线程都可以调用
protected void postValue(T value) {
boolean postTask;
// 加锁
synchronized (mDataLock) {
postTask = mPendingData == NOT_SET;
mPendingData = value;
}
if (!postTask) {
return;
}
// 发送到主线程执行
ArchTaskExecutor.getInstance().postToMainThread(mPostValueRunnable);
}
因为需要 Handler 把这个消息 post 到主线程里面,所以需要把传递进来的 value 保存 mPendingData,当这条消息被执行的时候,就会触发 mPostValueRunnable,里面实际也是调用 setValue()
,把上面存储的 mPendingData 传递进去。
private final Runnable mPostValueRunnable =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Object newValue;
synchronized (mDataLock) {
newValue = mPendingData;
mPendingData = NOT_SET;
}
// 执行setValue()
setValue((T) newValue);
}
};
无论是从哪里发送的数据,接收的地方始终都会发送在主线程,每发送一条消息 mVersion 增加了1,在消息派发的时候就会和 Observer 的 version 进行对比,防止消息重复发送的问题。
就会调用 dispatchingValue(null)
传递了 null,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参数为 null,就会遍历 mObserver 集合中的观察者去逐一判断是否能把数据分发给他们。
@MainThread
protected void setValue(T value) {
assertMainThread("setValue");
mVersion++;
mData = value;
// 分发数据
dispatchingValue(null);
}
setValue()
里面调用 dispatchingValue(null)
进行分发数据,就又回到了上面的流程。
通过 observe(owner,observer)
向 LiveData 注册观察者,并且把 observer 包装成一个 LifecycleBoundObserver
,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边界的观察者,因为这个观察者只有当宿主处于 STARTED 或者 RESUMED 状态的它才会接收数据,其他时候它是不会接收数据的。
把包装好的 Observer 注册到 Lifecycle 当中,handlerLifecycleEvent(event)
利用 Lifecycle 能力,它能感知宿主生命周期能力的关键地方。注册时和宿主每次生命周期变化都会回调 onStateChanged()
方法,刚进去的时候会触发方法的同步。
会判断这个事件宿主是否被销毁了,从而主动地把 Observer 从 LiveData 中移除掉,流程结束。如果不是 DESTORY,说明宿主当前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它会触发 activeStateChanged(boolean newActive)
方法,它会判断当前 Observer 是否处于活跃的状态,如果宿主的状态为 STARTED,RESUMED 则会分发最新数据到每个观察者。
进而调用 dispatchingValue(ObserverWrapper)
分发数据,如果 ObserverWrapper 为空则分发数据给 liveData 中存储的所有观察者,如果不为空,则分发数据给该 Observer。
considerNotify(ObserverWrapper)
中先判断观察者所在的宿主不活跃,则不分发;接着如果 observer 的 mLastVersion 大于或等于 LiveData 的 mVersion 则不分发,防止重复发送数据;最后通过 observer.mObserver.onChanged((T) mData)
分发数据,同步 mVersion 数据。
那么 LiveData 先发送数据,后注册的 Observer 能接收到数据吗? 答案是可以的。
postValue()
发送一条数据,它可以在任意线程使用的,里面实际使用了 Handler.post 先把这个事件发送到主线程,然后在调用 setValue()
发送数据;
setValue()
代表着 LiveData 发送数据,每发送一次 mVersion++,另外 LifecycleBoundObserver
中也有一个,它代表这个 Observer 接收了几次数据,在分发数据的时候,这两个 version 会进行比对,防止数据重复发送;
setValue()
里面也会触发 dispatchingValue(ObserverWrapper)
,ObserverWrapper 为 null,dispatchingValue()
它会遍历 Observer 集合里面所有观察者,然后逐一调用 considerNotify(ObserverWrapper)
去做消息的分发。
基于 LiveData 打造一款不会内存泄漏不用反注册的消息总线,且支持粘性事件。
// 事件总线
private fun liveDataBus() {
LiveDataBus.with<String?>("eventName").observeSticky(this, { data ->
mBinding.tvUserInfo.text = data
LogUtil.e("事件总线 数据变化:$data")
}, true)
}
private void considerNotify(ObserverWrapper observer) {
//观察者没有处于活跃状态,则不分发
if (!observer.shouldBeActive()) {
observer.activeStateChanged(false);
return;
}
//观察者接受的消息的次数>=liveData发送消息的次数,不分发
//如果之前已经发送过数据,新注册的Observer也能接受到最后一条数据
if (observer.mLastVersion >= mVersion) {
return;
}
//根本原因在于ObserverWrapper的version字段在创建时=-1,没有主动和LiveData字段的mVersion字段对齐
observer.mLastVersion = mVersion;
observer.mObserver.onChanged((T) mData);
}
满足上面两个条件才会触发 observer.mObserver.onChanged()
事件的分发:
首先判断 observer.shouldBeActive()
是否处于活跃状态,如果 observer 是根据 observer()
注册的,这个观察者是否处于活跃就等于它的宿主是否处于活跃状态,如果是用 observerForever()
注册的,它就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里不需要控制它,能很好完成与宿主生命周期相关联。
关键在于 observer.mLastVersion >= mVersion
,mLastVersion 和 mVersion 默认值都是为-1,在首次注册流程分发的时候,如果 LiveData 之前发送过数据,mVersion 就会为1,而新注册进来的 Observer 的 mLastVersion 还是-1,上就会往下执行消息分发。这样就导致了新注册的 Observer 也能够接收到之前发送消息的最后一条数据。
但是如果我们在新注册 Observer 的时候主动和 LiveData 的 mVersion 对齐,保持一致,那么就不会继续分发消息,这是根本原因。在于 Observer 的 mLastVersion 的值,但是 LifecycleBoundObserver 这个类我们是访问不到的,我们也不能直接控制 mLastVersion 的值,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包装 Observer。
//包装StickyObserver,有新的消息会回调onChanged方法,从这里判断是否要分发这条消息
//这只是完成StickyObserver的包装,用于控制事件的分发,但是事件的发送还是依靠LiveData来完成的
internal class StickyObserver<T>(
liveData: StickyLiveData<T>,
observer: Observer<T>,
sticky: Boolean
) : Observer<T> {
private val mLiveData: StickyLiveData<T>
private val mObserver: Observer<T>
//是否开启粘性事件,为false则只能接受到注册之后发送的消息,如果需要接受粘性事件则传true
private val mSticky: Boolean
//标记该Observer已经接收几次数据了,过滤老数据防止重复接收
private var mLastVersion = 0
init {
//比如先使用StickLiveData发送了一条数据,StickLiveData#version=1
//那么当创建WrapperObserver注册进去的时候,需要把它的version和StickLiveData的version保持一致
mLastVersion = liveData.mVersion
mLiveData = liveData
mSticky = sticky
mObserver = observer
}
override fun onChanged(t: T) {
if (mLastVersion >= mLiveData.mVersion) { //如果相等则说明没有更新的数据要发送
//但是如果当前Observer是关系粘性事件的,则分发给他
if (mSticky && mLiveData.mStickyData != null) {
mObserver.onChanged(mLiveData.mStickyData)
}
return
}
mLastVersion = mLiveData.mVersion
mObserver.onChanged(t)
}
}
扩展 LiveData,支持粘性事件的订阅,分发的 StickyLiveData:
//扩展LiveData,支持粘性事件的订阅,分发的StickyLiveData
class StickyLiveData<T>(private val mEventName: String) : LiveData<T>() {
var mStickyData: T? = null
// 版本标记
var mVersion = 0
// 事件存储集合
var m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StickyLiveData<T>>? = null
//调用mVersion++
//注册一个Observer的时候,把它包装一下,目的是为了让Observer的version和LiveData的version对齐
//但是LiveData的version字段拿不到,所以需要管理version,在对齐的时候
override fun setValue(value: T?) {
mVersion++
super.setValue(value)
}
override fun postValue(value: T?) {
mVersion++
super.postValue(value)
}
//发送粘性事件,只能在主线程发送数据
fun setStickData(stickyData: T) {
mStickyData = stickyData
value = stickyData
}
//发送粘性事件,不受线程限制
fun postStickData(stickyData: T) {
mStickyData = stickyData
postValue(stickyData)
}
override fun observe(owner: LifecycleOwner, observer: Observer<in T?>) {
observeSticky(owner, observer, false)
}
//暴露方法,是否关心之前发送的数据,再往宿主上面添加一个addObserver监听生命周期事件,如果是DESTORYED则主动移除LiveData
//sticky 是否为粘性事件,sticky=true,如果之前存在已经发送数据,那么Observer就会收到之前的粘性事件消息
fun observeSticky(owner: LifecycleOwner, observer: Observer<in T>, sticky: Boolean) {
owner.lifecycle.addObserver(LifecycleEventObserver { source, event ->
if (event == Lifecycle.Event.ON_DESTROY) {
mHashMap?.remove(mEventName)
}
})
super.observe(owner, StickyObserver(this, observer as Observer<T>, sticky))
}
}
这个还有另外一种处理方式就是通过反射,获取 LiveData 中的 mVersion 字段,来控制粘性事件的分发。
一个大型的 Android 项目架构最佳实践,基于Jetpack组件 + MVVM架构模式
,加入 组件化
、模块化
、协程
、Flow
、短视频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uming77/SumTea_Android
好了各位,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很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我是suming,感谢各位的支持和认可,您的点赞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山水有相逢,我们下篇文章见!
本人水平有限,文章难免会有错误,请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