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到周末了,写点啥呢,就写写学校,写写上班途中吧。先写一座小房子,很多条小路,路边长有树,树多的地方就围成一片园子,园子里长有小草,草坪上睡着几只狗,狗和狗也抢地盘、互相嚷嚷,震得树叶也纷纷落了。

来银川也快俩月了,就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写,写着写着叶子就从绿色变成了黄色。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房子前面也有很多柳树,比五柳先生的要多。柳树还是绿的,旁边的洋槐树却不知不觉黄了。

也许一天早上。柳树说:“呀,哥们儿,你好黄”。

槐树:“你头上依旧很绿嘛”。

“你很秋天”

“你很春天”

“哈哈哈……”,秋风萧瑟,笑起来花枝乱颤。

算了,不编笑话,前两天心血来潮做几个仰卧起坐,拉伤了腹外斜肌,也没啥事儿,就是笑起来肚子有些疼,哈哈,憋住。

不过一个像秋天,一个像春天倒是真的,这里“一年四季”这个词语应该换成“一天四季”。下点小雨就一夜入冬了,房子大门口也给装上袄子了。

一步两步,走在冷风中,就像一首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想起去年考研复试的时候,空中到处都飘着柳絮,就像下雪一样。瞬间就顿悟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了。估计到冬天,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上一段把几句古诗堆在一起,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特别有意境呀。这也许就是古典文化的魅力吧。要是没理解到,我再来翻译一下,古诗这种东西,小时候觉得背起来没意思,后来长大了突然看到一个场景想起来的话,就觉得特别美妙。

这就是“顿悟”,就是突然领悟,跟“多么痛的领悟”有点相近。也叫“反刍”,就是牛呀羊呀在山坡吃草,先填饱肚子(就像女生吃自助餐),后面回到牛圈里再吐出来嚼一遍,这么说有点恶心。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扯远了,还是回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写一个人,当初背井离乡的时候啊,春风十里,杨树柳树随风飘摇,像海草海草,浪花一样舞蹈,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舍不得离开呀。

舍不得离开,也许有两种意思。一是舍不得家人,而是不想去服徭役。服徭役挺辛苦的,比方说修长城呀,修都江堰呀,跟现在说的“工地搬砖”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因为服徭役随时都有挂掉的危险。

之前读了一本沃尔夫的《病毒来袭》,写得忒恐怖,我抄袭过来,解释一下服徭役为啥容易挂掉。

想象一下,比如一群人到山里给哪个大王修陵墓,渴得不行了,恰好旁边有条小河,直接喝进去各种寄生虫、肠杆菌,运气差点,整成霍乱,就传染开了,拉肚子水电解质失衡,直接挂掉。运气好点,扛过去了,晚上大家又睡一起,或者直接睡陵墓里,老鼠也多,总之脏乱差,整个鼠疫大流行,也得挂掉。

九死一生熬出来了,就是身边的工友呀,十个有九个都挂掉了,就你活着回家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下着雨夹雪。去的时候是春天,回来的时候是冬天,也许是过了一年,也许是很多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是说房子那些东西还在呀,很多人却不在了,什么事也没有了,也许是一无所有,想要说点什么呢,眼泪却先掉下来了。

这里插一首之前写的诗。

《坐在自家的田埂上》

坐在自己的田埂上

写诗

回忆童年

壮年锄着地

老年握着镰

在这寂静的深秋里

孩童掏着红薯

还搓着泥人

翻了新地

该撒油菜种子了

该种小麦了

山涧里的水真清呀

孩子啃着洗净的红薯

还有新挖的泥土的香味

孩子围在一起用泥土捏座房子

还捏一堆泥人

“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

这个是哥哥,这个是姐姐,

这个是我,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妹妹”

大人们也用泥土

你一竹篓,我一锹

垒着一座新坟

城市里的浪子呀

每次回家

和婶婶叔姨搭搭话

村子里哪一个人又走了

“喏,那一座新坟”

草啊,疯狂的长呀

看惯了城市里的耀眼灯光

回到乡下的自然绿呀

却看到模模糊糊的

深一脚,浅一脚

踩进吃草的黄牛的脚印

鞋子也掉了

赤着脚吧

淌过水草地

不怕川子鱼咬脚丫

走过豌豆芽地呀

不怕嫩嫩的露水花

大黄狗还是跟着我身后

这里闻闻,那里嗅嗅

这棵大黄果树吧

撒起尿浇浇做个记号吧

人生啊,人生啊,

就算是来过世上走一遭吧

孩子啊,快快长大吧

长大了回家

坐在自家的田埂上

吹吹清风,数一数儿时捏的泥人

爸爸不在了

妈妈满头银发

哥哥姐姐远在天涯

弟弟妹妹守着大山吧

守过了冬天

就麦苗青青了

油菜地里一片金黄呀

钻进那海洋的油菜花

打两个滚,写两行诗

写下说不出的哀伤

和深深的眷恋。

你可能感兴趣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