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笑来老师推荐的《反脆弱》所记

1.为什么说知识被⾼估了,实践被低估了? 举例说明

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

知识的作用之所以会被高估,是因为它们被过度宣传了,可见度很高。

例1,小商贩不需要懂得数学的方程如何解,就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定价,所以说需要有充足的知识(或者高学历)才可以买卖做生意那是不妥当的,基本的加减乘除就足够用了。

例2,菜谱的制作形成,是由于每一次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不可能通过食物的营养标签倒推食物的味道的。(事实上,大多数领域都更像烹饪而不是物理学,特别是复杂领域的技术)

例3,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蒸汽机和纺织技术也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

例4,江湖郎中,这一类群体他们是通过不断地试错总结成为了自己的经验。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众支持,也不会被根除。你看不到他们的著作,但他们在医学史上却留下了巨大的印记。

2.为什么缺乏变通的计划、规划、战略是脆弱性的?

缺乏变通的计划、规划、战略使公司或个人无视选择权,因为其行动方针已经过于僵化以至于无法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了,由于墨守成规地行事,缺乏灵感和变通,没有具备像漫游者般的能力,无法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无法变革和创新。因此,在时代的变化面前,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就是脆弱性的。

比如说,制造出第一枚导弹制导系统的雷神公司本来是一个冰箱制造商,而创办人之一正是范内瓦·布什,他构建了我们早先看到的目的论科学线性模型。再看更离谱儿的例子: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橡胶鞋)。杜邦,现在是一家以特富龙不粘锅、可丽耐台面和耐用的卡夫拉纤维闻名的企业,最早其实是一个经营炸药的公司。雅芳化妆品公司,一开始只是一个挨门推销图书的公司。奥奈达银器本来是搞社区宗教崇拜的,但出于监管合规的要求,它需要以合资公司的名义作为掩护。马云最初也是想做英文培训,后来却抓住了互联网的机遇,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如果这些公司只是坚持最初的计划或规划,那早就倒闭了,而不会像后来那样发展壮大。

3.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启发:(1)我们并不是把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是在实践中创造出理论。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

这个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谜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我们从过去来看,实践可以将理论运用起来,通过实践来检验来论证理论的合理性,从而将旧的理论更新总结成新的理论,在“践行理论~总结更新~践行理论…”重复着。

书本的理论知识也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不可能无中生有。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所带给我们的知识,我们要去用,才知道有没有用。正如我们现在在共读投资类型的书,虽然目前可能没有用,但是不代表后面没有用,有可能以后才会用到也说不定,不能说这些知识理论“无用”。近期由于投资标的的下跌挺厉害的,我们也因此见证了书中所提到的周期的变化,以及市场对于投资者的情绪影响。我们通过读书去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从而为了可能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将来打一剂疫苗。

(2)对于学习来说,学徒制的传承模式比单纯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更有效,所以,我要深入一个领域,最好能找到这个领域内的大师或高手,在TA的指导下或通过和TA交流来学习;暂时找不到,就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来进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能用作参考。我们现在在投资上有笑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实在是非常幸运。

4.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实践者是不写文章的,他们只会放手去做;飞鸟果然会飞,但那些教导它们飞行的人,正是写故事的人。所以不难看出,历史实际上是由失败者撰写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学术地位也得到保护。

现在,与其通过阅读一个学者的著作,来判定他是否可信,不如看看他的批评者是怎么说的—他们往往会发现他最糟糕的论点。所以,我找到了基利的批评者,或者反对他意见的人的观点,来看看他们的评论中有哪些值得思考的—以及他们的批评集中在什么地方。除了乔尔·莫基尔的一些评论。


欢迎有正在或者准备定投投资的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李笑来老师推荐的《反脆弱》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