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树形结构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smart哥,前中兴通讯、美团架构师,现某互联网公司CTO

联系qq:184480602,加我进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对抗互联网寒冬

前置知识:前后端数据传输格式(下)

新手程序员,尤其是非科班的朋友,往往都非常重视具体技术点的学习,比如多线程、JWT、Redis、甚至Spring源码,但却经常性地忽略数据库表的设计。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第一,大部分新手程序员参与到一个项目时,表都已经建好了,他们的工作就是在现有工程下做做CRUD。

第二,不管培训班还是网络上的学习资料,很少会专门去讲怎么设计数据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所以,绝大部分非科班程序员都不具备数据库设计能力。这会带来哪些坏处呢?我个人最大的体会是,去甲方开会时,对于甲方提出的各种需求,你基本是懵逼的,完全无法和实际编程联系在一起:

啊?这个需求怎么设计表结构啊,听起来好难啊...

我自己的看法是,数据库设计是整个项目最关键、最难的地方,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编码的质量和效率。

怎么提升自己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呢?我有两个建议:

  • 多观察公司现有项目的某些需求设计,研究它的表结构和编码,然后抽取出几种常见的设计思路
  • 自己平时多想、多做、多借鉴,自己给自己出需求,然后考虑如何设计、SQL和代码怎么写,卡住了就百度,借鉴别人的设计思路

我始终觉得数据库设计其实是存在若干种模式的,而每一种模式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又可以用来完成很多看似完全不同的需求。限于篇幅,这里优先介绍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表设计模型,看似平凡却又包罗万象,在实际开发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最典型的树形结构就是商品分类:

|-家用电器

        |-电视

        |-空调

        |-洗衣机

                |-滚筒洗衣机

                |-洗烘一体机

                |-...

        |-手机/运营商/数码

        |-手机通讯

        |-运营商

        |-手机配件

                |-手机壳

                |-贴膜

                |-...

还有省-市-区级联:

|-浙江省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

|-安徽省

        |-合肥市

        |-黄山市

        |-芜湖市

        |-...

其他的还包括目录、部门、甚至RBAC权限控制等,随处可见树形结构的设计。

严格来说,真正的树应该只有一个root节点,而上面提到的都有多个root节点,但我还是习惯称为“树形结构”。

设计阶段

如何定义JavaBean

我以前接触过一个前端插件,叫zTree。这个插件的作用是把接口返回的数据以树形结构的形式展示出来: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张图片

zTree插件需要后端返回特定的数据格式才能做出上面的效果,官方文档给的demo如下:


    // 2.需要的数据 var zNodes =[ { name:"父节点1 - 展开", open:true, children: [ { name:"父节点11 - 折叠", children: [ { name:"叶子节点111"}, { name:"叶子节点112"}, { name:"叶子节点113"}, { name:"叶子节点114"} ] }, { name:"父节点12 - 折叠", children: [ { name:"叶子节点121"}, { name:"叶子节点122"}, { name:"叶子节点123"}, { name:"叶子节点124"} ] }, { name:"父节点1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 { name:"父节点2 - 折叠", children: [ {...}, {...} ] }, { name:"父节点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 3.把数据在指定div渲染成一棵树 $.fn.zTree.init($("#permissionTree"), setting, zNodes);

    有些字段省略,不用在意,关注外部结构即可

    现在的问题是,后端如何返回上面这样的数据结构?

    我们由外到内,分两步分析zNodes需要的数据格式!

    先观察zNodes最外层:

    var zNodes =[
    	{ 
        name:"父节点1", 
        open:true,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2",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我们发现zNode其实是一个JS对象数组,现有三个对象:父节点1,父节点2,父节点3。

    等等,这里有个重点!

    一起放慢节奏思考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zNodes是一个JS对象数组,那么Java中什么类型的数据返回到前端会变成一个数组呢?

    答案是:常用List!

    来做个试验: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testList")
        public List getList() {
            ArrayList userList = new ArrayList<>();
            userList.add(new User("李健", 18));
            userList.add(new User("周杰伦", 20));
            userList.add(new User("李雪健", 30));
    
            return userList;
        }
    
        @RequestMapping("/testMap")
        public Map getMap() {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hashMap.put("1号男嘉宾", new User("卡卡罗特", 21));
            hashMap.put("2号男嘉宾", new User("贝吉塔", 22));
            hashMap.put("3号男嘉宾", new User("雅木茶", 23));
    
            return hashMap;
        }
    
        @RequestMapping("/testSet")
        public Set getSet() {
            HashSet hashSet = new HashSet<>();
            hashSet.add(new User("刘备", 33));
            hashSet.add(new User("关羽", 32));
            hashSet.add(new User("张飞", 31));
    
            return hashSet;
        }
    }

    Postman测试(以List为例):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2张图片

    全部测完,对比结果: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3张图片

    后端返回的其实都是JSON,但是本文的视角是前端,所以把JSON和JS对象一同看待

    上面只例举了Map、List、Set,其实数组的返回结果和List、Set一样。但通常不用数组,因为数组可用的方法太少,不利于后端通过数组对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发现,Map到了前端对应一个JS对象,而Set和List都是对应一个JS数组。实际开发中,前端如果需要一个数组,我们通常返回List即可,Set的情况较少(除非要去重)。

    至此,关于如何设计JavaBean,我们确定了一个大方向:最外层用List返回。

    接下来,我们往zNodes的内层走走,分析一下后端的List应该存什么对象,也就是如何设计JavaBean。

    var zNodes =[
    	{ 
        name:"父节点1 - 展开11111", 
        open:true,
    		children: [
    			{ 
            name:"父节点11 - 折叠",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12 - 折叠",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1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
    	{ 
        name:"父节点2 - 折叠",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我们发现父节点1的children其实也是一个对象数组,而且内部JS对象的结构和最外面三个父节点JS对象一致。很多新手看到这样的数据,老觉得这里是递归,无穷无尽,后端干脆没法设计...

    那么,前端是否是无限递归呢?

    我们退回来,慢慢推导。

    假设后端List中存的对象叫JsBean,那么JsBean最终传到前端就变成了zNodes对象数组中的JS对象。

    List [JsBean, JsBean, JsBean...] ===> zNodes[{...}, {...}, {...}]

    这个应该能理解吧?后端List对应前端zNodes的[],JsBean对应zNodes数组内部的JS对象。

    后端:JsBean

    public class JsBean{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Boolean open;
        private Boolean isParent;
        // 前端JS对象的children数组(对应List)里存的还是JS对象(对应JsBean),所以是List
        private List children; 
    }

    前端:JS对象(请和上面JsBean对照,看看这样设计是否合理)

    { 
      name:"父节点1 - 展开11111", 
      open:true,
    	children: [
    		{ 
          name:"父节点11 - 折叠",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12 - 折叠",
    			children: [...]
        },
    		{ 
          name:"父节点13 - 没有子节点", 
          isParent:true
        }
    	]
    }

    先不考虑递归啥的,就暂时当数据只有三级好了~

    那么,后端这样设计Bean表示到底对不对呢?做个试验吧: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testList")
        public List getList() {
            // 定义一个List,用来存储最终结果
            ArrayList superMen = new ArrayList<>();
    
            //------------------------七龙珠(从下往上看会好理解些,开枝散叶)------------------------
            // 孙悟饭的儿子们:悟饭儿子1、悟饭儿子2
            List grandChildren1 = new ArrayList<>();
            grandChildren1.add(new JsBean("悟饭儿子1", false, false, null));
            grandChildren1.add(new JsBean("悟饭儿子2", false, false, null));
    
            // 孙悟天的儿子们:悟天儿子1、悟天儿子2
            List grandChildren2 = new ArrayList<>();
            grandChildren2.add(new JsBean("悟天儿子1", false, false, null));
            grandChildren2.add(new JsBean("悟天儿子2", false, false, null));
    
            // 孙悟空的儿子:悟饭、悟天
            List children = new ArrayList<>();
            children.add(new JsBean("悟饭", false, true, grandChildren1));
            children.add(new JsBean("悟天", false, true, grandChildren2));
    
            // 孙悟空本人
            JsBean wukong = new JsBean("悟空", true, true, children);
    
            //------------------------火影忍者(从下往上看会好理解些,开枝散叶)------------------------
            // 鸣人的徒弟们:博人1、博人2
            List grandChildren3 = new ArrayList<>();
            grandChildren3.add(new JsBean("博人1", false, false, null));
            grandChildren3.add(new JsBean("博人2", false, false, null));
    
            // 佐助的徒弟们:佐良娜1、佐良娜2
            List grandChildren4 = new ArrayList<>();
            grandChildren4.add(new JsBean("佐良娜1", false, false, null));
            grandChildren4.add(new JsBean("佐良娜2", false, false, null));
    
            // 卡卡西的徒弟们:鸣人、佐助
            List children2 = new ArrayList<>();
            children2.add(new JsBean("鸣人", false, true, grandChildren3));
            children2.add(new JsBean("佐助", false, true, grandChildren4));
    
            // 卡卡西本人
            JsBean kakaxi = new JsBean("卡卡西", true, true, children2);
    
            //------------------------处理结果------------------------
            // 只把孙悟空和卡卡西加入List
            superMen.add(wukong);
            superMen.add(kakaxi);
    
            return superMen;
        }
    }
    

    Postman得到结果:

    [
        {
            "name": "悟空",
            "open": tru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悟饭",
                    "open": fals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悟饭儿子1",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name": "悟饭儿子2",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
                {
                    "name": "悟天",
                    "open": fals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悟天儿子1",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name": "悟天儿子2",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
            ]
        },
        {
            "name": "卡卡西",
            "open": tru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鸣人",
                    "open": fals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博人1",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name": "博人2",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
                {
                    "name": "佐助",
                    "open": false,
                    "isParent": true,
                    "children": [
                        {
                            "name": "佐良娜1",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name": "佐良娜2",
                            "open": false,
                            "isParent": false,
                            "children": null
                        }
                    ]
                }
            ]
        }
    ]

    后端返回一个List,所以前端整体看是一个JS数组。数组最外层是两个JS对象: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4张图片

    展开: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5张图片

    是不是和 zNodes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后端这样设计JavaBean完全没问题。前端JS对象数组并不是所谓的无限递归,它的层级取决于数据库表中数据设计了多少层。所以在树形结构中,不要去担心前端会不会出现无限递归,而要问后端要设置多少级数据!从后往前设计,由后端来控制整个树形结构的深度。

    就好比刚才的程序中,我让悟天孩子不再有孩子,于是返回前端后,悟天儿子1就没有children了: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6张图片

    也就是说,前端是跟着后端走的,不要尝试从前端逆推,那样你会觉得似乎是无限递归,无从下手。

    至此,JavaBean设计完毕,后端只要返回Superman的List集合就能刚好满足zNodes的数据格式:

    public class Superman{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Boolean open;
        private Boolean isParent;
        // 前端JS对象的children数组(对应List)里存的还是JS对象(对应Superman),所以是List
        private List children; 
    }

    如何设计表

    接下来我们考虑下数据库表如何设计(刚才只是验证了Bean的设计,数据是我们在代码里造的)。

    对于树形结构,我们最直观的想法自然是为每一级都创建一个对应的表。又由于父可以有多个子,具备一对多的关系。遇到一对多,我首先最直观的想法是使用外键(pid)关联。

    分析龙珠里的人物关系,我发现数据最深层级是3级。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7张图片

    如果每一级都创建一张表,共需设计三张表。比如一级的我都存入t_first,二级的我都存入t_second...然后用外键关联每张表。

    t_first

    id

    name

    open

    isParent

    1

    孙悟空

    0

    1

    2

    贝吉塔

    0

    1

    t_second(pid指向t_first,表明他们的父亲)

    id

    name

    open

    isParent

    pid

    1

    孙悟饭

    0

    1

    1

    2

    孙悟天

    0

    0

    1

    3

    特兰克斯

    0

    0

    2

    t_third(pid指向t_second,表明她的父亲)

    id

    name

    open

    isParent

    pid

    1

    小芳

    0

    0

    1

    先不说表字段是否合理,这个表本身就不合理...万一小芳再生小孩呢(层级加深)?我需要再建一张表。另外,遇到某些业务场景下数据层级很深的情况,那我要建多少张表?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表合并,用一张表表示复杂的父子层级关系?

    很容易发现,这三张表字段都是基本相同,合并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采用并集。

    合并的第一步,是让三张表具有相同的字段(其实就是给t_first补充pid字段):

    t_first

    id

    name

    open

    isParent

    pid

    1

    孙悟空

    0

    1

    ?

    2

    贝吉塔

    0

    1

    ?

    t_second(pid指向t_first,表明他们的父亲)

    id

    name

    open

    isParent

    pid

    1

    孙悟饭

    0

    1

    1

    2

    孙悟天

    0

    0

    1

    3

    特兰克斯

    0

    0

    2

    t_third(pid指向t_second,表明她的父亲)

    id

    name

    open

    isParent

    pid

    1

    小芳

    0

    0

    1

    万事开头难,我们发现t_first加了pid字段后,竟不知该填什么数据(用?占位)...问题出在哪?因为在我们目前这个设定中,孙悟空和贝吉塔是第1级,他们没有父亲。那就干脆写个0好了。以后看到pid=0的,就知道这是第1级。

    嗯?等等。如果用pid表示父亲的id,pid=0代表第1级,那么第2级的pid指向第1级的id,不就形成了一对多的关系了吗?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8张图片

    所以,合并第二步就是把三张表压缩成一张:

    id

    name

    isParent

    open

    pid

    1

    孙悟空

    1

    0

    0

    2

    贝吉塔

    1

    0

    0

    3

    孙悟饭

    1

    0

    1

    4

    孙悟天

    0

    0

    1

    5

    特兰克斯

    0

    0

    2

    6

    小芳

    0

    0

    3

    这样一来,原先三张表通过外键关联,现在变成了一张表自关联:pid关联id。

    接着,我们尝试一下能否根据这张表查出具有层级关系的数据

    • 先找第1级:pid=0,得到孙悟空(id=1)、贝吉塔(id=2)
    • 再找第2级:
      • pid=1的都是孙悟空的孩子
        • 孙悟饭(id=3)
        • 孙悟天(id=4)
      • pid=2的都是贝吉塔的孩子
        • 特兰克斯(id=5)
    • 最后找第3级:
      • pid=3的都是孙悟饭的孩子
        • 小芳(id=6)
      • pid=4的都是孙悟天的孩子(无)
      • pid=5的都是特兰克斯的孩子(无)
    • 尝试查找第4级:
      • pid=6的都是小芳的孩子(无)

    嗯,完美,都查出来了,但我们发现查找过程中根本没用到name,isParent,open。

    对于一颗树,其实只需要id和pid,相当于树干脉络,其他的都是点缀。

    name:前端展示时,显示当前节点的名称

    isParent:当前节点下面有没有孩子

    open:前端根据它确定是否要展开显示

    为了给上面的字段分类,我新创了两个名词:

    • 结构字段:pid、id
    • 业务字段:name、isParent、open

    pid和id属于结构字段,它俩是维持树形结构的必须字段,是根基,而其他3个字段属于业务字段,用于展示数据,或作为前端的判断标识,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增添。

    其中isParent蛮有意思的,这里单独说一下。比如我在数据库中随便指着一个节点,你能否马上告诉我他下面有没有孩子?(之所以有这个需求,是因为前端有可能需要把有孩子的节点渲染成文件夹样式

    答案是不能。不要想pid,它只是告诉你当前节点的parent是谁,而不是当前节点有没有子节点。如果没有isParent字段,你必须去数据库查有没有以这个节点的id为pid的数据,这显然很麻烦。所以,我们可以在插入或更新时去维护这个字段(一般这种分类很少会改动,查询居多)。

    那么,最终我们得到一个可以表示树形层级结构的表:

    t_superman

    id

    name

    isParent

    open

    pid

    1

    孙悟空

    1

    0

    0

    2

    贝吉塔

    1

    0

    0

    3

    孙悟饭

    1

    0

    1

    4

    孙悟天

    0

    0

    1

    5

    特兰克斯

    0

    0

    2

    6

    小芳

    0

    0

    3

    一句话总结:

    对于多层级的表来说最重要的id和pid,它们决定了数据的层级脉络,其他的属于附属内容。比如该节点是不是父节点(isParent),如果是,前端渲染时是否展开(open)。这些对于数据结构本身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反过来,从业务内容来讲,pid是其次的,name等附属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它们才是数据主体。

    读取表中数据

    至此我们完成了JavaBean和表的设计,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如何查询数据并返回树形结构的数据。一般我们参与开发时,主要做的就是这一步。从这个角度来看,上面的设计固然重要,但学会如何编码才是当务之急。

    这里介绍三种方法:

    • 递归读取
    • for循环读取
    • map集合读取

    本节介绍的三种方法都是全量嵌套查询,而一般情况下根据pid分步查询更为妥当,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希望大家学了这篇文章后,不要无脑使用全量嵌套。为了炫技而炫技,可能会被打。

    环境准备

    SQL文件

    /*
     Navicat Premium Data Transfer
    
     Source Server         : learnforfun
     Source Server Type    : MySQL
     Source Server Version : 50719
     Source Host           : localhost:3306
     Source Schema         : test
    
     Target Server Type    : MySQL
     Target Server Version : 50719
     File Encoding         : 65001
    
     Date: 31/12/2019 10:56:18
    */
    
    SET NAMES utf8mb4;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0;
    
    -- ----------------------------
    -- Table structure for t_superman
    -- ----------------------------
    DROP TABLE IF EXISTS `t_superman`;
    CREATE TABLE `t_superman`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open` tinyint(2) DEFAULT NULL,
      `pid` int(11) NO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7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 ----------------------------
    -- Records of t_superman
    -- ----------------------------
    BEGIN;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1, '孙悟空', 0, 0);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2, '贝吉塔', 0, 0);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3, '孙悟饭', 0, 1);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4, '孙悟天', 0, 1);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5, '特兰克斯', 0, 2);
    INSERT INTO `t_superman` VALUES (6, '小芳', 0, 3);
    COMMIT;
    
    SET FOREIGN_KEY_CHECKS = 1;

    Pom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web
        
        
            tk.mybatis
            mapper-spring-boot-starter
            2.1.5
        
        
            mysql
            mysql-connector-java
        
        
            org.projectlombok
            lombok
        
    

    启动类

    @SpringBootApplication
    @MapperScan("com.bravo.tree.mapper")
    public class Springboot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Springboot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Pojo

    @Data
    @AllArgsConstructor
    @NoArgsConstructor
    @Table(name = "t_superman")
    public class Superman {
        @Id
        @GeneratedValue(strategy = GenerationType.IDENTITY)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isParent;
        private Boolean open;
        private Integer pid;
        // 前端JS对象的children数组(对应List)里存的还是JS对象(对应Superman),所以是List
        @Transient
        private List children = new ArrayList<>();
    }

    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uperman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SupermanService supermanService;
    
        @RequestMapping("/getAllSuperman")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 supermanService才是重点,接下来演示三种全量嵌套查询的方法
            List list = supermanService.getAllSuperman();
            return list;
        }
    }

    递归读取

    我个人不是很擅长递归,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一样。下面3个方法其实可以合并,但是为了降低理解难度,我还是拆开:

    @Service
    public class Superman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SupermanMapper supermanMapper;
    
        /**
         * 查询所有赛亚人
         * @return
         */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 查出所有的根节点:孙悟空、贝吉塔
            List rootSupermanList = getRootSuperman();
            // 分别查出孙悟空和贝吉塔的孩子,并设置
            for (Superman superman : rootSupermanList) {            
                List children = queryChildrenByParent(superman);
                superman.setChildren(children);
            }
            // 返回
            return rootSupermanList;
        }
    
        /**
         * 查出根节点(pid=0)
         * @return
         */
        private List getRootSuperman() {
            Superman superman = new Superman();
            superman.setPid(0);
            return supermanMapper.select(superman);
        }
    
        /**
         * 递归查询孩子
         * @param parent
         * @return
         */
        private List queryChildrenByParent(Superman parent) {
            // 准备查询条件query
            Superman query = new Superman();
            query.setPid(parent.getId());
            // 查出孩子
            List children = supermanMapper.select(query);
            // 查出每个孩子的孩子,并设置
            for (Superman child : children) {
                List grandChildren = queryChildrenByParent(child);// 递归
                child.setChildren(grandChildren);
            }
            return children;
        }
    }
    

    特别注意递归的结束条件,否则容易出现死递归,造成内存溢出。在当前案例中,叶子节点是没有child的,所以不会再调用查询方法,也就走出递归了。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9张图片

    优点:直观(并没有觉得...递归对我而言很难)

    缺点:在我们程序中,每次递归调用都会查询一次数据库,效率非常低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0张图片

    之前提到过,假设查询数据库总耗时10s,那么光是连接数据库就要花3s,也就是说,频繁调用数据库必然会降低性能。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1张图片

    上面递归方式不是重点,所以这里就不继续深入,只给出优化的方向:

    1. 造一个根节点,简化递归(根节点不止一个,所以上面代码只能配合for,每个根节点来一遍递归,很冗余)
    2. 先查出全部数据,再递归,而不是每递归一层就查询一次数据库,效率很低

    for循环读取

    吸取上面递归查询的教训,我们做两点改良:

    • 先全量查询数据,再考虑如何组装树形结构
    • 用for循环代替递归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2张图片

    /**
     * 查询所有赛亚人
     * @return
     */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 用来存储最终的结果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先查出全部数据
        List data = supermanMapper.selectAll();
        
        // 双层for循环完成数据组装
        for (Superman left : data) {
            for (Superman right : data) {
                // 如果右边是左边的孩子,就设置进去
                if(left.getId() == right.getPid()){
                    left.getChildren().add(right);
                }
            }
            // 只把第1级加到list
            if(left.getPid() == 0){
                list.add(left);
            }
        }
    
        return list;
    }

    示意图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会觉得,不对啊,左边孙悟空全部喊一遍后,设置了孙悟饭、孙悟天。但是此时悟饭没有设置小芳啊!

    别忘了,孙悟空设置的其实是孙悟饭的引用。等左边悟饭全部喊一遍,把小芳加进来时,悟空里的悟饭不就有小芳了吗?

    关于这点,需要的话可以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优点:只查询一次数据库,而且很直观(个人觉得比递归直观)

    缺点:双层for效率仍然很低,如果list长度为n,那么要循环n2次。也就是说,如果现在这个List表示的是全国的高校(学校-院系-专业),截止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有2956所,那么需要循环29562次,差不多是30002=900w次...

    map集合读取

    其实看到上面使用双层for,相信一部分同学已经能想到《实用小算法》了~没错,我们当时说《实用小算法》就是为了解决“数据匹配问题”而生的!

    /**
     * 查询所有赛亚人
     * @return
     */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 用来存储最终的结果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源数据,需要处理
        List data = supermanMapper.selectAll();
        // Map,用来转存List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 先把List转为Map,把Map作为左侧parent
        for (Superman superman : data) {
            hashMap.put(superman.getId(), superman);
        }
    
        // 右边child进行for循环找parent
        for (Superman child : data) {
           if(child.getPid() == 0){
               list.add(child);// 找到第一级(悟空、贝吉塔)
           } else {
               // 不是第一级,那么肯定有parent,帮它找到parent,并把它自己设置到parent里
               Superman parent = hashMap.get(child.getPid());// hash索引!找爸爸很快!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
           }
        }
    
        return list;
    }

    示意图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4张图片

    优点:查询效率提高了

    缺点:空间利用率降低了(List/Array可以只存元素,而Map需要额外存储key)

    本次循环次数是2n,双层for循环是n2 ,非要说的话,就是典型的“空间换时间”。

    最终代码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Superman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SupermanService supermanService;
    
        /**
         * 全量嵌套查询,数据具备树形结构
         * @return
         */
        @RequestMapping("/getAllSuperman")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List list = supermanService.getAllSuperman();
            return list;
        }
    
        /**
         * 根据pid分步查询(实际开发最常用)
         * @param pid
         * @return
         */
        @RequestMapping("getSupermanByPid")
        public List getSupermanByPid(Integer pid) {
            List list = supermanService.getSupermanByPid(pid);
            return list;
        }
    }

    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uperman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SupermanMapper supermanMapper;
    
        /**
         * 查询所有赛亚人
         * @return
         */
        public List getAllSuperman() {
            // 用来存储最终的结果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源数据,需要处理
            List data = supermanMapper.selectAll();
            
            // Map转List
            HashMap hashMap = new HashMap<>();
            for (Superman superman : data) {
                hashMap.put(superman.getId(), superman);
            }
            
            // 遍历源数据
            for (Superman child : data) {
                if(child.getPid() == 0){
                    list.add(child);// 找到根节点并存储
                } else {
                    // 如果不是根节点,则找到上一级,并把自己设置为上一级的子节点
                    Superman parent = hashMap.get(child.getPid());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
                }
            }
    
            return list;
        }
    
        /**
         * 查询pid对应的下级内容
         * @param pid
         * @return
         */
        public List getSupermanByPid(Integer pid) {
            Superman query = new Superman();
            query.setPid(pid);
            return supermanMapper.select(query);
        }
    }
    

    延伸思考

    写到最后,你会突然发现,其实不管业务场景是下面哪种:

    • 省-市
    • 省-市-区
    • 高校-院系-专业-班级
    • 商品分类
    • ...

    其实都是一样的!上面的模式其实就分为两部分:

    • 表设计层面
    • 代码层面

    首先,表结构设计都是一样的,都是树形结构,变化的只是业务字段。

    • 结构字段:pid、id
    • 业务字段:city_name/school_name/category_name

    其次,代码层面也不会因为前端是二级联查、三级联查还是N级联查而改变,双层for可以应付N级联查,代码都不需要改动。

    到底前端是几级,和表结构无关,而和表数据有关。

    二级(省-市)

    id

    name

    pid

    1

    浙江省

    0

    2

    安徽省

    0

    3

    温州市

    1

    4

    杭州市

    1

    5

    合肥市

    2

    6

    芜湖市

    2

    三级(省-市-县)

    id

    name

    pid

    1

    浙江省

    0

    2

    安徽省

    0

    3

    温州市

    1

    4

    杭州市

    1

    5

    合肥市

    2

    6

    芜湖市

    2

    7

    苍南县

    3

    8

    平阳县

    3

    四级(省-市-县-镇)

    id

    name

    pid

    1

    浙江省

    0

    2

    安徽省

    0

    3

    温州市

    1

    4

    杭州市

    1

    5

    合肥市

    2

    6

    芜湖市

    2

    7

    苍南县

    3

    8

    平阳县

    3

    9

    钱库镇

    7

    10

    金乡镇

    7

    四级(学校-院系-专业-班级)

    id

    name

    pid

    1

    浙江大学

    0

    2

    浙江工业大学

    0

    3

    外国语学院

    1

    4

    计算机学院

    1

    5

    人文学院

    2

    6

    土木工程

    2

    7

    日语

    3

    8

    英语

    3

    9

    日语111班

    7

    10

    日语112班

    7

    一模一样的表结构,但是前端展示出来的分别是二级、三级、四级,也就是说:结构字段决定树形结构,而业务数据决定树的深度。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smart哥,前中兴通讯、美团架构师,现某互联网公司CTO

    如何设计树形结构_第15张图片进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对抗互联网寒冬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树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