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为何《红楼梦》火了,它却被埋没了?

有这样一本书

它的自序  如下

    古有四大奇书之目,曰盲左,曰屈骚,曰漆庄,曰腐迁。迨于后世,则坊佣袭四大奇书之名,而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冒之。呜呼,果奇也乎哉 !

    《三国志》者,即陈承柞之书而演为稗官者也。承柞以蜀而仕于魏,所当之时,固帝魏寇蜀之日也。......若夫《金瓶梅》,诲淫之书也。亡友张揖东曰:此不过道其事之所曾经,与其意之所欲试者耳!而三家村冬烘学究,动曰此左国史迁之文也!余谓不通左史,何能读此,既通左史,何必读此 ?况老子云:童子无知而朘举 。此不过驱幼学于夭札,而速之以蒿里歌耳!至于《西游》,乃演陈玄奘西域取经一事,幻而张之耳。......偶阅阙里孔云亭《桃花扇》、丰润董恒岩《芝龛记》以及近今周韵亭之《悯烈记》,喟然曰:吾固谓填词家当有是也!......以视王实甫《西厢》、阮圆海《燕子笺》等出,皆桑濮也,讵可暂注目哉!因仿此意为撰《歧路灯》一册,田父所乐观,闺阁所愿闻。子朱子曰: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友人皆谓于纲常彝伦间,煞有发明 。盖阅三十岁,以迨于今,而始成书 。前半笔意绵密,中以舟车海内,辍笔者二十年,后半笔意不逮前茅,识者谅我桑榆可也 。空中楼阁,毫无依傍,至于姓氏,或于海内贤达,偶尔雷同,绝非影附 。若谓有心含沙,自应坠入拔舌地狱 。

  乾隆丁酉八月白露之节,碧圃老人题于东皋麓树之阴 。

发自易丘藏书阁


《歧路灯》梗概

    明嘉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 。忠弼临终留其子绍闻八字:用心读书,亲近正人 。同辈子弟,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浮华浪荡。谭忠弼既故,处长来引诱,闻因无约束而从之 。五人结拜兄弟,同吃共赌。绍闻渐染恶习。几人开赌场,窝土娼,宠爱娈童,私铸银钱 。绍闻陷于泥沼,入狱候审 。家人倾家荡产,使得出狱,为偿债,绍闻伐尽祖坟林木,备尝辛酸,终迷途知返,立志悔过。年至不惑,潜心攻读,后得授知县。绍闻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篑初,篑初随父读书,考场屡捷 。后钦点翰林,重振家事 。

简介 缘起

    《歧路灯》清代长篇白话小说,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李海观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该书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字念修)堕落败家,又在忠仆王中的帮助下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

    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读者及学界的注意 。20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

名家研究

    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 。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佚名的文章《评〈歧路灯〉》,对《歧路灯》的人物塑造、社会生活描写及语言等,大加赞扬,认为是“写真实主义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诺,不仅帮助冯友兰搜集有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资料,还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发表《〈歧路灯〉及李绿园先生遗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二)》,对《歧路灯》与李绿园作了考论,肯定《歧路灯》在无意中深刻攻击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道的同时,也指出因作者现实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小说描写时见空洞的弊端 。

《歧路灯》VS《红楼梦》

    《歧路灯》不仅写家庭生活,而且写了社会生活。除正人君子、富商大吏出现作者笔下以外,还有赌徒光棍、妓女媒婆、衙役乡绅、塾师幕僚、江湖术士、牙行经纪;所描写的生活场面,就题材说,它比《红楼梦》局限于家庭盛衰,爱情得失,以微显著,是要广阔一些。但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题材的广窄,而在于主题思想的深刻或肤浅,以及写作技能的高下。生活面广只能给人多了解一些世事人情的知识,不能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本质,更不能增加艺术的感染力。《红楼梦》揭露了衰败中的社会里两代人的矛盾,新生的婴儿被腐朽的霉味窒塞得透不过气来,令人产生沉痛感。而《歧路灯》呢,只是对社会上一些浮浮泛泛的现象触动了一下,缺乏更深刻的揭露 。

    当然,《歧路灯》中所写的事实,在封建社会中,甚至资本主义社会中,也都可能发生。历史上财权和政权的再分配是多种多样的。不义之财的摄取是多渠道的,不择手段的。谭绍闻所走的正路就是贾宝玉所唾弃的仕途经济 。

    至于《歧路灯》的结构,不蔓不枝,首尾照应,情节变化紧紧扣住作品主人公的生活变化,没有头绪纷繁、组织松懈的毛病。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家庭的纽带把同一族姓人的命运拴在一起,显示封建宗法的力量,体现作者用心和作品主题思想是一致的。促使谭绍闻生活发生变化的真正力量不是老仆王忠的忠告,而是族人谭绍衣的援助。没有谭绍衣,谭绍闻是挤不进官场的,进不了官场,回归“正路”是不可能的 。

    《歧路灯》通过谭绍闻“今是昨非”的生活变化,把封建地主阶级官场的丑恶一面和地主阶级要求清廉正直的官吏的另一面对照起来描写,使人感觉到谭绍闻的确走上了正路。大有太阳出来,烟消云散,好人露面,妖怪俱藏之势。作者让情节自然流动,达到故事前后一致的有机结合。这就使得小说作者在情节安排上,前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匠心独运,正表现《歧路灯》在结构上的一个优点。

    也正因为如此,作品显得叙事多于描写。三个重要人物,谭绍闻、王氏、王忠刻画性格的地方都不细致,人物也不生动。作者重事理而不重情趣,劝诫意识浓,抒情味道淡。我们把《歧路灯》和《红楼梦》一对比就清楚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个都感情饱满,贾宝玉被人称为情种。他们生活中充满了情趣,作者曹雪芹抒写这种情趣也十分细腻。至于《歧路灯》就不同了。写人与人之间往来和纠纷的事很多,而且充满说教传道。陈腐的理学,三纲五常的摆弄,夫妇朋友之间冷冰冰的。没有乐趣,没有真正的爱情和友谊。人生只是履行孝子忠臣的职责,结婚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如此而已。这也就是说,《红楼梦》以写人为主,《歧路灯》以写事为主。由于以事为主,所以不十分重视人物性格塑造。贯串全书的是事与事的联系,人是因事而存在。作者要写一个败子回头的故事,用以警世,这样就出现了谭绍闻,让谭绍闻充当这个角色,故事变化和发展一点也不受到谭绍闻个人性格的制约。从败坏三纲五常到维护三纲五常看不出谭绍闻个人性格起到决定作用,这个人实在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个性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说,《歧路灯》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都不鲜明突出。

作者

    李绿园(1707年-1790年),原名李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号碧圃老人。清代文学家,长篇古典小说《歧路灯》的作者,原籍洛阳市新安县北冶乡马行沟,生于宝丰宋寨(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

发自易丘藏书阁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 | 为何《红楼梦》火了,它却被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