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与人沟通,《沟通的艺术》告诉你,真实的沟通技巧

萧伯纳说:“沟通的唯一一个大问题,误以为真的在沟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很用心力的与人沟通,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苦恼,很多人都遇到过。

我也不例外,我和一位年龄比我小的同事,一直相处得很糟糕,也搞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直到看到这本书——《沟通的艺术》,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沟通,实际上都在在自说自话。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是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两人联合著作的,这本书已经畅销了40年,再版了15次。

最厉害之处,是在再版过程中,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着内容,确切地说,这本书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和我们一起探讨沟通的技巧。

作为一本类似于科普的读物,在针对的受众是广大的,既适用于初出茅庐既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阅读,也适用于职场人事主管阅读,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加强亲子关系也非常有益,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习沟通技巧的好书,最妙的是,文字深入浅出,举例丰富生动,读起来不会让人产生疲惫感。

这是一本很厚重的书,共有十二个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

第一部分分四个章节来阐述,每个章节都有导读和小结,并且举了很详实、有趣的例子,来引导我们去仔细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上举的事例既有电影故事,也有名人及普通人的亲身体验,通过这些实例,很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由此及彼,想到自身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对本书产生期待,期望中书籍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就本书的前三个章节,结合自身的体验,谈谈看这本书时产生的感受。

沟通的目的、原则和技巧。

人与人之间加强沟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对于这一点每个人的认知不尽相同,有的人是为了通过沟通加强彼此的认同和联系,有的人是想通过沟通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而在本书中提到沟通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这一点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而且这本书通过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和实际目标等多角度阐述了为什么需要加强沟通。

在我个人看来,生理需求反而是最主要的,要想避免孤独感,就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和谁都谈得来的人,感觉这种人情商很高,其实所有情商高的人,都是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和真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提法,说某人人不错,但是刀子嘴,这恰恰是不善于沟通的反应,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只想到这与个性有关,反而忽视了是沟通技巧欠缺,才让人看上去特别不讨喜。

有一段话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沟通应该掌握的原则:

“与老人沟通别忘记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四海通达。”

简而言之,所有的沟通都来自于换位思考和情绪控制。

如果在沟通中只强调自身,而忘记换位思考,这种沟通必然会导致失败的结果,最常见的情形莫过于在职场上与领导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委屈,明明已经很努力做的企划案,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同,这其实就是事先没有很好的沟通造成最终结果不如人意,另外无论领导还是自己都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让原本的沟通变成了自说自话。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情绪不对的时候是不适宜做沟通的,在那种情形下只会让沟通的结果达不到预期,没准儿还会争吵起来,产生反作用。

媒介沟通与传统面对面沟通的区别及其优、缺点

媒介沟通与传统意义上的沟通是不同的,媒介沟通是指借助互联网而产生的沟通。

媒介沟通是近几十年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产物。

以自身的经历来说,最早的媒介沟通,是借助互联网在聊天室完成的,当时搜狐、网易聊天室红极一时,后来又出现了QQ、微博,之后又出现了微信,乃至现在令人又爱又恨的钉钉,都是用来做媒介沟通的产品。

在媒介沟通的世界里,有很多人完全脱离了在现实生活中给人带来的死板印象。从这一点来说,媒介沟通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借助媒介沟通可以创造崭新的自我,在互联网上,也许一向人前羞涩沉默寡言的人变成了一个健谈者,经由媒介沟通,我们逃避了现实带来的挫败感,变得更加自信。

例如书中所提到的凯文·肖梅克是一位脑瘫患者,借助互联网中的社交媒介Facebook,他不必再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交到了知心的朋友,甚至其中一人成了他大学的室友,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

但媒介沟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比如网终欺凌、欺诈以及键盘侠的无差别攻击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往往是身边的人,为了保持长久以来在人前形成的好印象,没有人会轻易地出言不逊,而网络媒介沟通,正如书中所说,会解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抑制和束缚,让语言及行为变得更直接,更随心所欲。

另外,我们在网络中塑造自我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加以美化,比如在美图秀秀上p一下个人的照片,让自己看上去更独具魅力,也许网红卸去了美妆,是一个抠脚大汉也说不定。

所以在网络沟通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据书中说,这是网格沟通的“白金法则”,在我看来无论在网络沟通以及现实沟通中这都是通行法则。永远不要去说教去代替平等的交流,这样的沟通是绝对无效的。

二是做好自我保护,主要是核实和甄别网上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上当受骗。另外在网上发布信息时要三思而行,想想会不会给其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协助自我者”,每个人也需要做破坏自我者。

所谓协助自我者,其实就是指在别人的口中、在别人的眼里,期待我们成为的样子。

好多人都知道《相对论》的作者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可他年幼的时候有一度被人认为智力有问题,他的老师甚至对他妈妈说:“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在被老师判定很难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时候,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慧眼识珠的叔叔,让他对物理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

而同时,每个人在形成自我概念的时候,也要注意形成独立的观点和人格,就正如《无声告白》一书中所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也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总是在不偏不倚地提出观点,告诉我们如何沟通的技巧,但绝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行贩卖给读者。

一本书能保持中立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虽然很厚重,我还在阅读中,但已经迫不及待想把《沟通的艺术》推荐给大家,当然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9.1也是值得推荐的一个原因,何况作者罗纳德本人简直是个沟通专家,除了这本书以外,他还出过六本与沟通有关的书籍。

毕竟“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不如借鉴别人努力的过程”,这也是走向成功的捷径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学会与人沟通,《沟通的艺术》告诉你,真实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