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概述复盘

中原焦点团队焦点初级32期李春静2022年3月14日,坚持分享第117天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及研究范围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出版《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了版《社会心理学导论》

F.H奥尔波特提出的定义: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GW.奥尔波特提出的定义:个体怎么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社会行为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公式:B=f ( P , E )       

B(Behavior):行为;     

P(Personality):个体;   

  E(Environment):环境     

f(Function):函数关系   

“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须从当时的环境去分析语言背后的心理含义,不要预设答案!

二、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 :三阶段理论

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  “人性”(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改变人性的前提就是改变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性。

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  观察  客观描述分析 (麦独孤 本能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

确立期:实证分析阶段

描述→实证  定性→定量      理论→应用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原则

1.价值中立原则

完全中立很难,必要时需引导,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

2.系统性原则

动态原则:不要贴标签,动态看一个人的发展变化。不要预设。之前犯错误,不代表现在还是那样。整体原则:不是片面看人事物,不是只看其中一部分。关联原则:事情之间的关联。一个人各个方面的关联,一个点的改变带动其他方面的变化。有序原则: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带来的影响。反馈原则:确认澄清。

3.伦理原则

1)评估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说明研究计划主要部分,征得同意。

3)研究中采取保护措施 一切以来访者福祉为第一。

4)被试者有退出自由,来访者随时可以中断咨询。

5)被试者资料应加保密;发表,须经同意。

6)不得建立工作以外关系。

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1 简史

早期代表: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工具性条件反射)

发展者:霍尔,斯金纳;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论)

2.学习的机制

联想(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强化(巩固联想,持续固定)  (正负强化、惩罚、消退)  强化使行为增加。增加想要的撤掉不想要的。  惩罚使行为减少。增加不想要的减少想要的。 消退: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理或睬都是强化。

模仿(儿童言语、步态、表情,      行为方式获得基础)(社会学习论)

3.观察学习

注意(根据个体需要选择信息)决定了一个人在其所接触的大量的因素中选择什么进行观察,

保持(记住要模仿的行为保持在头脑中作为标准 )

动作再现(将记忆转化为自身行为 )

动机(符合个体需要转化为动机,贯穿全过程 )

4.社会学习论的不足

(1)社会学习论认为行为决定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不但要看过去的经验,也要多注意当时的情境细节。

(2)社会学习论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对当时情境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不但要看外在的情境,还要看当时的情绪状态和感受。确认知觉。

(3)社会学习论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不但要关注外在行为,解释还要重视内在的心理过程分析。

(二)社会交换论——行为互动本质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霍曼斯五命题(趋利避害):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满足需求

布劳:互惠基础,自愿活动

五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

1.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越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2.刺激命题    如果一个人在过去对某一种或一组刺激做出的某一行动获得了报酬,那么,当类似于过去的那种刺激再发生时,这个人就有可能做出与过去相同或类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4.剥夺—满足命题    是指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爱不宜太多)

5.侵犯--赞同命题  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所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    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处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也变得更有价值。

(三)符号互动论—-行为活动中介

美国学者詹姆斯和米德。

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

基本假设:行为以意义为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概述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