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45]:对方的解释何时最可信?②


“素心,我今年得了公司的破格提拔,有同事就说是因为我和上级领导关系不错,我明明就是靠实力,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解释?”小白询问。

小白是一位刚入职场1年的产品经理,想要增强沟通力,前来咨询。

“其实,这就是常见的归因谬误。他们并没有看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素心人生设计:当我们试图理解人们为什么会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不同的视角或观点往往会影响我们选择加以考虑的原因。

例如,小白的同事只看到小白和领导关系处得很好,但并没看见,其实小白主动承担了公司的新项目,每天加班到晚上9、10点学习项目所需的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项目的优秀成绩让公司取得了不错的盈利,也获得领导的一致认可。这就是视角问题。

我们熟悉的视角越多,在找到可能的替代原因方面就越有创造力。

所以,你在遇到各种不同视角时,一定要努力让自己尽快熟悉各种可能存在的原因。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当你看到表达者利用两个组之间的差异的发现来证明一个原因时,记住要常问一句:“有没有可能存在替代原因也可以解释这个组间差距?”

你看,小白的同事如果多问一句:“还有什么原因可以解释小白晋升得很快?”,他就可能看到,其实小白是凭借项目中的不可替代性能力获得了领导的提拔。

正如《学会提问》一书中提到:我们要多想一步,尽量考虑全面,其实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引起研究小组之间的差异。

同时,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还会经常用相关性来证明因果关系。

比如,我们生来喜欢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事件或一起发生的事件,看成彼此有因果关系的事件。

我们容易得出如下的结论——因为特征A与特征B之间有关系,我们就说A引起了B。

此时,我们记者一定要问一问:有没有其它原因也可以解释这种联系?

这就能把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区分。例如,有种观点认为,加班多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这是因为加班多意味着工作压力很大,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抑郁症。但其实,有些人因为喜欢而加班,他做工作是非常开心的,这种人得抑郁症的可能性就很小。

通常情况下,有多种假设都可以解释为什么AB两者同时发生,所以相关性或关联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同理,加班多跟抑郁症有关联性,但不完全属于因果关系。而是加班的人的想法才会导致抑郁症可能发生。

“对,要努力分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我做好自己的项目就好。”小白总结。

亲爱的书友们,你们有什么感想?欢迎分享和交流。


#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286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提问[45]:对方的解释何时最可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