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端住中国粮食“饭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恰逢谷雨节气,雨生百谷,润物无声,正是插秧的大好时节,全国各地都忙着春耕。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任何时候都要自力更生,确保中国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聚焦耕地安全,压紧压实保护责任。耕地安全是党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我国耕地达19.14亿亩,但人均耕地只有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食物供给长期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耕地保护功在千秋,利在当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员干部要提高站位、主动担当,立足长远,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要划分党政同责的耕地安全“责任田”,采取强硬的铁腕手段压紧压实保护责任,解决“怎么管”“管出效”的问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依规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质量提高。

瞄准种质资源,自主研发引领发展。春雨滋润,好种乃发,粮食安全离不开好的种子。然而我国种质资源基础薄弱,种子育种选育受阻,种源自主研发被西方国家卡脖子,保障种质自主可控迫在眉睫。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前往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察看农作物种子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2023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第三年,党员干部要坚定支持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验收工作,收集保护挖掘优异、珍稀、特色种质资源,推广利用优异、珍稀、特色种质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要持续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研发攻关,深入实施“强种优种”工程,开展优质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把种子这个粮食安全的“芯片”做强做优,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成果用在田间地头,给农业种子配上“中国芯”,筑牢中国种质资源基础。

着眼种粮保障,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考虑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中国亿万农民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在经济下行下,粮食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党员干部必须积极作为,完善健全好种粮收益政策保障机制,要围绕粮食生产、仓储、加工、销售的重要环节持续发力,坚定不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实施绿色仓储、品牌打造、品质提升行动,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探索粮食深加工、乡村农业旅游等多维化收入,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要让粮食种植真正能有收益,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

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写好粮食安全“大文章”,在端稳饭碗上持续发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牢牢端住中国粮食“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