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人的复杂性、差异性,是教育之所以非常复杂、艰巨的重要原因。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尤其是在学生这么多的情况下,了解学生更能够让我们接下去的教学工作变得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此,鲁迅先生有过一些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了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懂得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也就是要“知道孩子的世界”。他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功夫。”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要教育好孩子,“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鲁迅还指出应当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者在指导过程中“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鲁迅认为,当时的教育,“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主张要恰如其分,发展人的个性,“用全部精神,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他写道:“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而一年则是无限长的。我一向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走进儿童的世界,事实上,我们只有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才能够真正地知道和理解孩子的世界。

当然,我们没有魔法棒,从生理上,我们无法真正“变成一个孩子”。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从心理上真正地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