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案例评析

9月2日,阅读《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十八问(案例篇)》P158-192

今天看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几个案例,分别从中期检查活动的一般程序、中期检查活动对整个课题研究的作用、专家组的组成及评议、中期报告书的表格填写等方面给予评析。

相对于申请书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的资料更为丰满,从理论到研究过程和方法都较为完善,阶段性成果的介绍让报告更为充实,及时准确发现时间分配、研究力量、文献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预测了下阶段的研究跟成果。最后还有画龙点睛的专家评议。

中期报告主要有这么几个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专家评估要点,重要变更,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阅读这部分案例的时候,很佩服研究者能够呈现这么丰富的资料和物化成果。我在想,如果一个课题要做好,要把中期的这个检查活动做好,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就要学会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资料。也就是说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料要学会及时的记录,归档留存。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分析总结,边做边思考,不但能够留存研究成果,也能够通过用心体会,发现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中期检查除了课题组成员要呈现自己为课题所做的各种努力及留存的物化资料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就是专家的评议。专家的评议是否更有针对性,是否更切合实际,可以为课题进行诊断,也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脚手架。

中期检查活动虽然是阶段性活动,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式的作用,除了提醒课题者,在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录留存外,还可以提升课题的研究效果。

我还注意到,在呈现中期报告要点的时候,有一点是主持人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据说有不少课题,这个都是空着,只是加盖一个单位公章而已。其实这部分也很重要,如果管理部门能对客体进行肯定与支持,还能提出殷切的希望,那对课题的研究一定是有更大的助力。这份中期报告含金量也会更高。

通过方法的阅读和案例的浏览,我对中期报告的大概框架有了初始的印象。当然也仅仅停留在初始印象。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像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书籍,你不下水去实践,只是这样浏览,那只能是隔靴瘙痒。

不过也没关系,先通过阅读对课题如何做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当拥有这些基本的常识,而且有做课题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有遇到一些有触动的点,或者比较特别的问题,说不定就能提炼成一个课题。

一旦有一个课题,再回过头来翻阅,做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所以,虽然这样的阅读效果不是很好,但也是有价值的,值得去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期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