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摸,那我能做什么

昆明梁艳分享275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2.19

      家里有一个快满3周岁的小男孩,聪明、顽皮、好动,精力超级旺盛,总是好奇地到大人们限制的“禁区”探寻。只要是睁着眼,他就像个陀螺“忙”个不停,动动这儿,摸摸那儿,不是把这捯饬坏了,就是顾东不顾西地把旁边的东西弄到地上打碎。大人做什么,他就模仿什么,大人不让做,他就趁没人注意时偷偷做,结果弄坏了很多东西。越是不让动的,越是严厉警告的,越是苦口婆心一篇又一篇强调的,如尖锐锋利易伤人的物件,像水果刀、剪刀,热的易烫伤的,像热水、泡茶的热水壶等,他总是跃跃欲试,总要强烈地挑战一下。当大人不断地强行制止他“乱动”时,他终于说了一句让大人哭笑不得的话“这也不让动,那也不让摸,那我能做什么?”是呀,孩子又好奇心,有参与的热情,有探索的愿望,大人们总是怕这怕那的,总担心害怕孩子小,操作不当,伤到自己,或不是弄脏了衣服,就是弄乱了整洁的家庭环境,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以“爱”的名义合理制止了。也就因为这顽皮孩子的一句话,让家人有所思考,于是不再一味地制止和拒绝孩子学习的愿望,而是引导和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怎么使用安全,如剪刀是做什么用的,手怎么拿可以很好地发挥剪刀的作用。又如孩子想尝试泡茶,那就准备温水教他怎么泡,怕玻璃杯或陶瓷杯易碎伤到孩子,就专门买了一套仿瓷的茶杯具来,怕孩子在学泡茶的过程中弄湿衣服,就帮他穿上类似围裙的防水的罩衫,带上防护袖头,让孩子大胆地做。一开始孩子可能比较笨拙,动作不仅慢且因不得要领让人着急,但很多生活技能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以耐心地教引是关键。而且孩子越用越会用,也越来越好用。据我观察,其实只要家长教会孩子使用方法,孩子一旦学会或满足了好奇心,也就不在执着的“惦记”了,更不会随意拿着危险的东西故意伤害自己的。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有意拿着一把水果刀,问孩子这是什么?干什么用了?怎么用?他不仅很认真地告诉我,这个东西危险,用的时候刀尖不能对着人,还告诉我说“刀太快,划手了要流血。”我让他帮我切下苹果试试,他直摇头,然后找妈妈帮忙。后来发现,只要方式方法得当,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有些家长怕孩子涂鸦,玩玩具会弄脏弄乱屋子、衣服,而自己有没有精力去收拾,所以限制孩子尽性玩耍。其实,家长只要陪同孩子在玩结束后一起收拾玩具、整理凌乱的房间几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物品归位习惯,以后即使没有家长帮助和督促,孩子也会自觉地将东西放回原位,而不至于玩一次,弄的屋子狼藉一片。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强,动手的念头也越强,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与其严防死守地“堵”,倒不如投其所好地“梳”,既让孩子学习了生活常识,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这个年龄段可以做的,而不是不能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摸,那我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