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近日威海雨雪霏霏,进入三月份的第一天,灰蒙蒙的天气,空气湿润,阳光尚未露出笑容,我走在了熟悉的街头。

      这条街,风吹雨打,岁月更迭,沿途两旁依旧是那一棵棵老树,一所所房屋,只是一个月前突然多了一道“风景”,街巷路口赫然驻守一座座帐篷,帐篷上飞扬着一面面党旗,一面面先锋队旗,还有站在寒风中一个个佩戴志愿者袖标的身影。他们守护着生命的家园,无怨无悔,站在了抗疫的前沿。

      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以一位“采访者”的身份走近这个非常时期的特殊群体。

      第一个巷口,四个人围在临街这条巷子的坡底一张小桌前,除了一位年轻的公派人员,其余三位是社区志愿者,一位在职女教师,两位退休员工——男性74岁,女性65岁。老大姐很随和且健谈:“我们是自愿报名的,社区群里有五十多个人参加,从早晨六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换班,一直到晚上八点。开始有不能上班的年轻人,后来大都是我们这些老年人了。有一位商户每天清晨营业前来这值班,然后再去上班。” 

      这时老大爷笑呵呵插了一句话:“我们都不要钱,免费的。”   

        “家里人不反对?”

      “不反对。”回答干脆利落。

      “ 疫情初期谁也不知道究竟会扩散成什么样子,你们不担心吗?” 

        “没想那么多,就寻思着来尽一份责任。” 

      “责任”——两个字,掷地有声,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群无畏的勇者,本己息肩,却又临危担起一份责任,他们心手相牵,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抗疫先锋力量,舍己忘我,驱逐疫魔,为一方百姓撑起了一片晴朗的蓝天。 

      路过第二个检测点,遇见一位女志愿者,她说:“今天的天气不算冷,前些日子,下雪的时候,脚上穿的雪地靴全湿透了,太冷了。”

      我穿过了世昌大道,来到路对面一处防控疫情检查站,五个人,两位单位派驻,三位志愿者。我发现应急帐篷旁边座落一个约有二十平方的板房,落地钢化玻璃门,厚厚的木板地面,高档精致。一位退休的女志愿者介绍说,这是一位老板捐的,那天他路过此地,看见站在外面的检查人员冻得不行,第二天便雇了大吊车把材料运来,连夜安装好了。

      这一座严冬中拨地而起的小屋,抗拒寒威,燃起了抵御严冬的一团火,冉冉升腾。

      “这个路段车流量很大,检查、测体温、登记,人少根本忙不过来。”我站在路边看了一会儿,车来车往,络绎不绝。

      “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但也有个别人不配合检查,没有办法,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对这位志愿者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不害怕传染吗?”

      “不是一点也不担心,但觉得大家都来出一分力,好让疫情早一天过去。” 

      另一位45岁的男志愿者是休假日来做义工的,他说,看全国有那么多人捐款捐物……前天下雨鞋都湿透了,有一位领导来看望过……断断续续话没说完,来车了,一辆接一辆,他立即上前查询,严肃认真,不厌其烦。

      我道别,转身离开了。

      又经过一个帐篷,一位男志愿者说:“我们这样的人太多了,不用宣传。” 我说:“谢谢!有你的这一句话,足够了。”他回了一声:谢谢!我和他,素昧平生,互道谢意,人与人之间患难与共的情感瞬时交融。

      临近家门的帐篷里,一位71岁的老人说:“俺两口子都报了名,听从居委会的安排,还有一个80岁的老党员也来了。”

      有这样一支从人群中走出来的默默无闻的队伍,普通而平凡,没有豪言壮语,看似做着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他们并非不留恋家中的热茶热炕,为抗击疫情保平安,他们在所不辞。 

      没有目睹他们的面容,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清晰可见,他们擎起了一面鲜艳的志愿者的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