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686 增鲜剂、到芜湖、石光华说川菜

一点钟,司机送我去虹桥火车站,参加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与太太乐公司联合举办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鲜”活动,开始下一个旅程。

图片发自App

活动品鉴午宴上,主持人请我上台和厨师做个互动,聊聊菜,聊聊对调味品的理解。

朋友说穿西装的我显得比穿中式服装精神。

图片发自App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味精,那篇文章的观点也是我今天坚持的看法。关于食品添加剂,我始终认为只要在科学标准之内,对人体是不会造成伤害的,至于某些个体出现反应,那是特殊的案例,就像有些人会有麸制过敏症,却无法推导出人类不能吃馒头和面包一样。网上搜到以前写的文章,转帖过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味精有害吗

很多餐厅做菜的时候都会放些味精提鲜,也有很多餐厅表示自己菜品的鲜味完全是靠技巧调出了食材的鲜味,和味精没有关系。在某种场合里,放不放味精会成为一个厨师厨艺高下的标准。有些厨师会自负的宣称:我们的菜是没有味精的。而那些放了味精在菜里的厨师,此刻表情大概不会太好,好像放了味精就低人一等似的。

对味精的感触是在20多年前。有一次和几个留学生在日坛饭庄吃饭,其中的一个法籍的黑人女学生,在点菜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不要放味精。当时觉得很是诧异,为啥不放味精呢?好面子,没敢问,估计问也问不出答案来。结果是那天的菜吃的特别没有滋味,尤其是其中的烧茄子,没有一点味道,简直是记忆中最难吃的烧茄子了。我奇怪的是,难道没有味精,菜就没有鲜味,不再好吃了么?

这样的经历不多,以后吃饭的时候再也没有遇到过不放味精的要求,大概是继续吃着有味精的菜品吧。后来吃多了,偶尔几次吃完会感觉口干,有人告诉我,这是菜里的味精多了。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时间长了没有听见别的说法,慢慢的也就相信了。吃完饭,如果口干,就会认为菜里的味精放多了。可是除了有口干的感觉外,也没觉得味精有什么不好。

有人说味精有害,对 身体非常不好,因此拒绝味精。可是在没有更好的增鲜剂出现前,味精还是被广泛的使用着。我家里用,很多餐馆里也在用。真正因为味精而出现的不好的事情,至少我没有看到,就连听到的也少。

1908年日本人池田菊苗发现了谷氨酸钠的提鲜作用后,把这种物质叫做味の素,味精问世到今天也有100年了。中国人吴蕴初在1923年发明了谷氨酸钠的水解法,味精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家庭。直到1968年,有一个美籍华裔医生说吃味精有可能导致四肢发麻、浑身无力,从此引开了对味精是否有害的争论。

味精有害么?当然这里说的是对身体有害么。日本公司说中餐中味精放的太多,才会出现毛病的,这也就是有些中餐馆强调自己菜里不放味精的原因。这个争论到了今天,大概有了个定论,味精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

味精的增鲜作用是因为它含有谷氨酸钠,可是食品中添加的动植物高汤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大部分的肉制品和豆制品也都含有谷氨酸钠,好吃的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和味精的成分没有本质区别。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蛋白质又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人类自然进化出对蛋白质味道的喜爱来。

很多国家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研究味精,但是任何一个试验的结果都没有得出味精对人体有害的结论。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调查报告认为味精在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害处,这该是一个权威的结论了。是的,吃什么都要适量,用什么也要适量,什么东西过量都是不好的。不是味精对身体有害处,而是使用方法的问题。可是现在谁还拼命的用味精来增鲜呢?

味精是可以放心使用、放心食用的,这不是传言,而是根据科学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有10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着。

下午三点坐高铁去芜湖,一路上迷迷糊糊的。这些天有些累了,所有可能的时间都用来补觉。到了芜湖入住华邑酒店,晚饭时见到石光华老师和梁师傅。一起试了石光华老师教的几个川菜,不仅样子不像,味道就更不像了。粤菜厨师一个下午很难学会做川菜的,即使是照猫画虎,也会是个四不像。不过吃不到好川菜并不重要,听石光华老师说川菜,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石光华老师讲川菜

图片发自App

鱼香味型川菜独有,是无中生有的典型。这也是中国文化在味道上的折射。道在虚无缥缈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由此丰富起来。有鱼味不见鱼,甚至和物质的鱼没有一丁点关系却能产生鱼味,确实是川菜厨师的智慧。

石光华老师还说,川菜味型多是逼出来的。因为与其他菜系相比,川菜用的原料比较低廉,猪肉河鲜为主,要升华做成美食,就要在味道上取胜,因此川菜厨师在调味上开动脑筋,下足了功夫,在烹饪实践中逐渐提炼丰富川菜的味道,各种复合味型层出不穷,才有了今天大家公认的这些麻辣、鱼香、宫保、家常、红油、怪味等二十多种味型。

讲开来,石光华老师说到川味中的怪味,要麻辣酸甜鲜咸苦七种味道都有,而且平等,突出那一种味道都是不对的。当年川菜一级厨师考试,鱼香味型必考,特级厨师老师,那必须是怪味味型了,做到七味平衡才算合格。只是现在再也吃不到七味平衡的怪味菜肴了,厨师的手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原材料的缺失,使得其中的苦味再也没有了。当年的苦味,是杏仁豆腐乳里杏仁的那点苦味,现在没有人做杏仁豆腐腐乳了,那还有正经的苦味呢?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怪味再也吃不到以前的那种鲜味了,具体原因石光华老师没讲,大概有手艺和原料两方面的原因。吃不到就吃不到吧,总比我这种没吃过的多一份美味记忆不是?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686 增鲜剂、到芜湖、石光华说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