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很想聊点喜庆欢快的东西。但思来想去,实在找不出来。
春节前我腊月二十八夜12点到家,该要的账没要到,灰头土脸的状态自己都感觉可笑。过年没有气氛,禁放鞭炮,年味很淡。过年和朋友相聚,聊聊工作和生活,语气里,弥漫着迷茫和焦虑,身边失业的例子很多。
我在郑州上学三年,工作12年,十多年见证了很多,经历了各种浮沉。从雄心壮志到归于平淡,我们都互相都了解颇深。
最近这两三年,周边失去固定工作的很多。偶尔出现一两个,是运气不济,当周边一遭人都有类似遭遇,就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自己创业的就不说了,已经艰难好几年了。
回家碰到95后的弟,餐饮行业闯荡了几年,工厂干了三年,工资每月稳定五六千,现在终于忍不住了,酒后畅谈,让提个建议。
我给建议,去外地,最好去杭州,信息化时代,杭州确实领先郑州好几个维度,应该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村的在杭州跑货拉拉,一个月 流水一万四左右,刨去各种费用,能余下8000元,至少比现在强。树挪死,人挪活。过年回老家,有不少在郑州打拼的亲戚朋友,年后可能就不回郑州了。
学历好的,开始有孔雀东南飞的心,计划去为外地的建设添砖加瓦了。学历不好的,开始想着在县城、地市苟着,摆个小摊,艰难前行着。
生活环境的选择,说白了是个收益和成本权衡的问题,谁都想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当账算不过来时,就会考虑迁徙。
来自于一线个体的,4年的北京工作与生活,让我感触是郑州最深最能暴露问题,有个现状值得重视——
郑州的就业,自去年以来,恶化明显。据各方面信息了解,郑州的产业结构娘胎里自带的弱。撑起GDP的国企,先天内敛,就业吸纳非常有限,本土上市公司很有限。扛起半边天的富士康,大多数岗位,是低技术的流水线。其他提供高薪的大企业,除了那几个喊上名的,剩下的就是开发商。排除吸纳20%就业的事业单位、国企和大企业,剩余80%的就业,都在小规模的中小企业或店铺。
去年的三个惊雷,直接揍趴了提供绝大多数岗位的经济体。
房地产行业的雷,重锤了郑州的开发商们,大多数现在还在生死边缘挣扎,能不能活下来尚未可知。
双减政策的雷,端掉了郑州的教培行业,郑州的校外培训提供了18%左右的就业岗,打击之后,教培人员四散,溢出了一堆有知识的就业人口。
暴雨和疫情先天自然灾害,干掉了一帮做生意的小微个体和街边店铺,经济的毛细血管受到了损伤。我属于这一类,一个生态农业体验基地,一场洪水损失约50万,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
我们得承认,因为不同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对于同一打击政策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
有些政策,对于上海、深圳、北京等多条腿走路的城市是皮外伤,但是对于单一产业依赖强的城市,就是伤筋动骨。而去年锤在郑州身上的三声雷,锤的都是要害处,都是出血的伤。
产业受了损,经济毛细血管出了血,反馈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失业,就是工作难找,就是经营举步维艰。
人们选择在一个城市定居、生活,扎下根来,是要求城市给予奖励的。要求在这个城市里,我越努力打拼,日子能越过越好。
前两天看了个非常让人羡慕的实例——
有个同学前几年卖了老家的房去深圳,在深圳买了套房,呆了一年多时间。买的房子升值了200多万,工资从10000元涨到了15000元。他说他在深圳虽然很忙,很累,但是很有干劲儿,日子有奔头。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就在于给生活在城市的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反馈。能够给予正向奖励的城市,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好。
东北三省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2013年开始,黑龙江、吉林、辽宁常住人口连续7年净流出,合计流出人口164万。当年的共和国长子,雄厚工业的省份,成了就业的盐碱地。
东北的年轻人们,在家乡找不到工作,就流散到全国各地。那些年轻的东北小伙儿和姑娘们,奔赴远方。建设了北京、建设了上海、建设了深圳、建设了海口,他们也永久地留在了建设的城市,子孙后代们,成了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郑州要谨防逐渐东北化。
迁徙是动物的本性,也是根植在人类基因里最原始的一股动力,关乎到生存与命运。我们的历史上,不乏大规模的迁徙与移民。光近代,就有3次大的人口自然迁徙。
走西口,是陕西、山西和河北人往蒙古草原迁徙,大草原上有种不完的地。
闯关东,是中原地区的百姓不顾禁令,往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去谋生,那里地多人少,黑土肥沃。
下南洋,是福建、广东人偷渡到东南亚各群岛,去耕种或者做生意。
这些自然迁徙的原因,都是因为在家乡讨不了生活。以前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迁徙是本着土地去的。
现在,人本身作为一个劳动力,是自己的生产资料,迁徙是奔着工作岗位去的。哪里有工作,就奔向哪里,哪里工资高,就奔向哪里。哪里挣钱多,就奔向哪里。人潮涌动,奔向的是产生财富的地方。
前几年各个城市放开户籍限制,摘掉人身上的户籍束缚,是前所未有的举措,现在各个城市在抢人,各种不同的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
国家已经默认允许各个城市放开手脚去竞争了。不再对中西部的城市,对中小城市进行保护。城市竞争从此遵循森林法则,强者拥有一切,弱者彻底萎缩。
人,一旦可以自由流动,强者城市对于弱者城市无异于屠杀,抽走你最好的东西,吞噬你的文化。
放开户籍之后,人口往东南流入的趋势明显加快,我弟去福建那边工作已经七年了。
长三角和珠三角,在新中国以来这几十年,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成为了灯塔一样的存在,成为了承载希望的明牌。
郑州现在的状态,温温吞吞,怒其不争。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减少约1300万人,人口全国第三,广东是第一。河南人重情义的例子全国出名,亲情,友情,家乡情,是我们珍贵的东西,作为河南年轻人在省内的最后一个有希望的落脚点。如果郑州走了东北的路,河南人也将四散到远方,飞向东南。
河南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也将建设北京、建设上海、建设杭州、建设深圳、建设广州去。有些历史潮流,没到结束之前,还是不想看到它发生。
以上内容,是自己的反思,纯属个人就见解。不是想造焦虑,只想把现状和担忧说出来。作为河南人,还是希望郑州能更好,别再让年轻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