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结构与节奏小议 - 007er - 057 - 20210214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发财日记》《温暖的抱抱》,都是喜剧演员担纲导演和演员的处女作。在观影结束后,我发现一个问题,两部电影节奏和吸引观众的能力,有所差异——前者偏弱,后者则紧凑抓人。探寻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讲故事的结构不同,引发节奏的不同,导致观感效果的差异。

理论

悉德菲尔德的《电影编剧创作指南》三幕剧电影剧本结构(按一部电影120分钟):

第一幕:建置(30分钟):
交代故事主要人物、戏剧性前提和戏剧性情境;
拓展人物的生活范围和人际关系;
把故事推向第一个大情节点,让主人公的戏剧性需求发生转变。

第二幕:对抗(60分钟):
建立一个中间点;
在中间点的前后各建立起一个刺激戏剧性情境脉络;
把故事从大情节点一推动到大情节点二。

第三幕:结局(30分钟):
把已经对抗到极致的人物关系推向整个电影的高潮。

实践

把刚才的剧本结构理论套用到这两部电影中:

《发财日记》:弱主线,结构偏散

整个电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儿子张一山的视角:欠钱逃离到回到父亲宋小宝的病床;另一条是宋小宝的视角:在上世纪90年代随二哥沙溢去闯荡深圳,遇上马丽和深圳老大爷,一场跌宕起伏的扎根发展的故事。

开篇建置:介绍人物关系,宋小宝和张一山的父子关系紧张,张一山因GaoLiDai选择逃亡,无意中拿到父亲宋小宝的“发财日记本”,在高铁上开始翻阅。

中间对抗:在深圳的各组人物关系随情节的展开:宋小宝与沙溢、宋小宝与马丽、宋小宝沙溢与深圳大爷、宋小宝与不断长大的儿子。随着这部分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了这个典型“家庭”在深圳闯荡拼搏的不易,也看到了宋小宝与儿子之间不断积累的矛盾的原因。

高潮结局:随着张一山因多年深深的误会,打破了宋小宝和马丽的二人关系,导致马丽选择出走;以及宋小宝因GaoLiDai上门暴力讨债被打入院,张一山终于了解了所有父亲的前情故事,决定回归,最终在病床上大团圆。

整部电影由于有两条主线,导致总体观影感受偏弱,尤其是中间对抗的环节,各组人物关系有点均匀用力的感觉,导致主要矛盾一直比较不凸显。观众不太清楚主要矛盾到底是父子、兄弟、家庭还是什么,给人以很散的感觉。等到最后的“高潮”也不会显得很抓人心了。

《温暖的抱抱》:强主线,剧情推进有力

整部电影就一条主线:常远通过与李沁参加原创音乐比赛,治愈了自身的心理问题,融入了社会,并最终收获了爱情。

开篇建置:从主角常远的人物设定,到李沁与常远因为小车祸,而意外地一起完成了原创音乐海选,导致常远ZiSha未遂。

中间对抗:常远因海选,发现自己开始有机会被周围人喜欢,决定继续参加原创音乐比赛,中间引出乔杉饰演的评委与李沁之间的恩怨,更加坚定了这对音乐组合的比赛决心。而常远也在积极地参加自己心理疾病的治疗。

高潮结局:常远一行人因为被乔杉关在一个房间无法现场参加决赛,但他们发挥各自强项,实现了远程直播,胜利完成了比赛,常远在表演结束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拥抱,治愈了自己,并与父母完成隔空和解。

整部电影的剧情,都是围绕主线展开的。因此观众的观感是情节紧凑,每一场戏都是在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再加上很多爆笑的桥段,看完有畅快淋漓之感。

结论

虽然也有影评提到《温暖的抱抱》的整个剧情被评判没有创新,但仅从剧本结构的角度,确实更加符合观众观影的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剧本结构与节奏小议 - 007er - 057 -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