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拆掉思维里的墙》,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意思为,对待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赏析和看法。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成长等背景不一样,以致每个人的心智模型不一样。

而不同的心智模型,首先,会让我们在海量的信息流中注意到不同的信息;其次,还会让我对同样的信息做出不一样的解读。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说: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特定的心智模型,抓取信息,解释信息,然后搭建起内心的世界。

换一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的思维认知创造出来的投影,而我们以为那就是客观的世界。

某件事情,某项任务,我们以为自己做不了,完成不了,事实上,是我们的思维认为我们不行,其实我们可以!

今天我们参考《拆掉思维里的墙》,跟大家聊聊怎么破思维之墙,活出真正的自己。

01、五堵思维高墙

第一堵高墙,安全感缺失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类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

有的人相信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建立了内在的安全感,这样的人就不太容易把外界的改变视为洪水猛兽。

而不信任自己潜能的人,掌控感日渐萎缩,不能自己生产安全感。他就只好寻求外界的稳定,死死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自我设限,平白给自己造出一个安全感的牢笼。

这就是思维的第一堵高墙,这堵墙堵住了我们的梦想、机会!

第二堵高墙,不感兴趣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把“不感兴趣”挂在嘴边的人!对这个不感兴趣,对那个不想做!

试问他们为什么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愿意试试?

最后他们往往会吞吞吐吐地说:“如果试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徒劳,还影响心情!”

看到这个回答,你发现了吗!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对某些事不感兴趣,而是怕失败,不敢感兴趣!

当他们面对新事物,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会失败,他们就会对自己说“我不感兴趣”,表现得对新事物漠不关心。

因为没人愿意向外界承认:我能力有限,我不行!

这就是思维的第二堵高墙,这堵墙阻碍我们新尝试和投入!

第三堵高墙,狭隘

所谓狭隘,就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个状态,自我感觉无法突破!

最后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不自信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不自信”。

这就是思维的第三堵高墙,这堵墙阻碍我们成长!

第四堵高墙,虚幻信念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精心熬制的成功学鸡汤,告诉我们成功并不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

这些话听起来振奋人心,可现实就是现实——我们付出和别人同样的努力,甚至比别人更努力,最后,我们未必就会比别人成功。

成功与否不是只有努力这一个维度,而是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运气,环境,时机等等。

很多流传的成功故事都是精心编撰的,充满夸张和片面的处理。而且,即便百分百真实,很多成功的故事也难以复制。

成功学为我们树立起只要努力坚持就能成功的虚幻高墙,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真正的样子,误导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就是思维的第四堵高墙,这堵墙让我们无畏的坚持,刻意的模仿,阻碍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第五堵高墙,受害者模式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有抱怨不完的糟心事,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爽……

如果他负责的工作出了问题,他能说出一堆理由:同事不配合、甲方的要求不合理、丙方太磨叽,总之问题不在他身上,他完全是个受害者。

其实,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倾向,因为当受害者是有好处的,比如,受害者的说辞,能保全自己的面子,能产生发泄的快感,会被人同情……

但是,做受害者在豁免责任的同时,也会陷入无助、绝望陷阱,渐渐地与幸福快乐绝缘。

这就是思维的第五堵高墙,这堵墙让我们总是眉头紧锁,压抑痛苦地活着,阻碍了我们幸福快乐地生活。

02、破思维高墙

一、提升安全感——破安全感缺失之墙

提升安全感,战胜恐惧,最好的方式是去认识它、面对它。

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恐惧事情本身,比如说,我们害怕公众演讲这件事;

第二个层次,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就是你往深一点看,会发现其实我们害怕的并不是当众演讲,而是害怕自己搞砸,怕讲不好出丑,别人就不尊重我们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真正的恐惧,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失去。也就是面对公众演讲,我们真正害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力来应对搞砸演讲这件事,不知道如果别人嘲笑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具体的解决办法有:

1.小范围内冒一冒险。比如说演讲,可以先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做一个小演讲;

2.远离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适当的做一些新尝试;比如说,你每次从单位回家都走同样的路线,这就是最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这时你可以一周或者隔几天换个路线走走。

3.事前验尸。即把一件事最坏的结果罗列出来,看看自己能不能面对,或者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二、培养成长心态——破不感兴趣之墙

遇到事情,遇到新情况,尝试去做,去试试,如果成功了,那就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果;如果失败了,那也能收获经验和成长。

人生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成长,成功是,失败亦是!

三、提升认知水平——破狭隘之墙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坐过车的案例:

坐火车的时候,我们从窗口看对面火车开动的那一瞬间,会感觉是自己坐的火车走了,这就是认知的初级阶段——混沌,即沉浸在自己的心智模式中,对它的运作不知不觉。

然后你转过头,看到另一侧窗口的站台并没有动,你知道了虽然刚才真切地感觉到车走了,但那只是错觉,这就是认知的第二阶段——察觉

等到下一次你看到对面火车动的时候,你能马上意识到也许是它们在动,而不是我在走,这就是认知的第三阶段——醒觉。

这样的经验多了,只要你对面停着一辆车,你就知道,一会儿对面车开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那个错觉,这就是认知的最高阶段——超越,超越原有的心智模式。

先体验、察觉,后醒觉、超越。

具体上可以通过“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在路上”践行。通过身体、心灵在路上的体验,察觉,接下来醒觉,最后超越,破狭隘之墙。

四、身体力行——破虚幻信念之墙

成功没有捷径,所有成功都是“蓄谋已久”的偶然!

而蓄谋已久的不只是一步一步的努力和积累,更是主动思考和规划的意识;偶然,则是在尽人事之后对结果的淡然。

具体实施方法有:

1.和成功学适当的保持距离,理性分析其成功的条件;

2.找到一份自己热爱且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事业;

3.身体力行,竭尽所能的去行动。

五、升级心智模型——破受害者模式之墙

这个世界确实不完全是公平的。有人长得高,有人长得矮,有人出生在沙漠,有人出生在海边。

比尔·盖茨对青年人的十条忠告中的第一条就是:生活是不公平的,去适应它。

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承认世界就是不完全公平的;踏出了拆墙的第一步,认识出不公平问题。

第二步,熟悉了自己的思路,察觉到自己又顺着这个思路产生了自怜的情绪,提醒自己,内心的受害者又来了,和这个受害者待一会儿,听听它怎么说。

第三步,调整好心态,去改写整个故事。想一想如果外界不够公平,我们能不能尝试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局面。

第四步,不知不觉中拥有了掌控感,拆掉了内心受害者的墙,超越原有思维。

03、写在最后

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五堵思维高墙:安全感缺失、不感兴趣、狭隘、虚幻信念、受害者模式高墙。

安全感缺失之墙堵住了我们的梦想、机会;不感兴趣阻碍我们新尝试和投入;狭隘之墙阻碍我们成长;虚幻信念之墙阻碍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受害者模式之墙阻碍我们幸福快乐生活。

还好,我们有办法破思维高墙,提升安全感,破安全感缺失之墙;培养成长心态,破不感兴趣之墙;提升认知水平,破狭隘之墙;身体力行,破虚幻信念之墙;升级心智模型,破受害者模式之墙。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与君共勉,谢谢。

欢迎关注个人公号,心里的乌托邦——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 《拆掉思维里的墙》,活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