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文化圈里,有个千古难题——
李白和苏轼,你更喜欢谁?
就我而言,会稍微偏向苏轼一点。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如此评价他——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在不惑之年再读苏轼,跟当年他一落千丈,踏上流放之路的年纪相仿,
这时候再来看他这段人生经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更容易对“莫听穿林打叶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发生共鸣和感悟。
01人生四十苦难始
少年惊才绝艳、名满天下的苏轼,在43岁之后,屡遭劫难,境况一落千丈,一跌再跌。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言获罪,遭遇乌台诗案,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
在“乌台诗案”中,他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080年除夕之夜,苏轼走出监狱大门,写下一诗: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第二天,元丰三年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从京城出发,历经一个多月长途跋涉,到达黄州,在这偏远地区一呆4年。
住的“小屋如渔舟”,吃的“空疱煮寒菜”,用的“破灶烧湿苇”。
有一天晚上,他左思右想,不得入睡,披衣坐起,独对寒烛,
凄然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千古名句。
但这远不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在去世的两个月前,苏轼写了一首诗评价自己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被贬的三个地方。黄州只是流放的起点。
1094年,58岁那年,重启颠沛流离,被贬到岭南地区惠州。
3年后,曾经的好友、宰相章惇再度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苏轼不思悔改,又将他贬到儋州(海南岛)。那一年他61岁。
儋州更加荒凉,瘟疫肆虐,他在海南整整呆了三年零八天。
三年后得到赦免,渡海当晚写了首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一年后,苏轼去世。“兹游奇绝冠平生”成了他对自己的盖棺定论。
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最大的磨难,人生的谷底,也是他一生的辉煌。
02满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在晚年的三次大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有一天他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
爱妾朝云回答说:“一肚皮不合时宜。”
林语堂说苏轼是政治上永远的反对派,满肚子不合时宜。
有人说,人生最好“一根筋”,可苏轼偏要“两头堵”。
苏轼的“不合时宜”,使他既不被“变法派”所容,也不容于“保守派”,后半生不断受到打击迫害,历尽磨难。
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直书不要“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苏轼外任十多年,吃尽了“变法派”的苦头,回到朝廷上,当司马光决定废除新法时,他又唱起反调,说“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新法与旧法各有利弊,且推行多年,即使要废除新法,也需循序渐进,不可骤然废之。
苏轼又开始不断遭到“保守派”的攻击陷害。
我总想啊,人到40,不应该是圆滑周到,明哲保身吗,为何如此“不识时务”,始终保持特立独行、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苏轼在《怪石咏》一诗中,借夜梦怪石,听其自道身世的手法,赞扬其“意欲警惧骄君悛”、“万牛喘汗力莫牵”、“震霆凛霜我不迁”的节操气概和“雕不加文磨不莹”的天然本色,可谓是以怪石自况。
是什么成就了这块石头的天然本色?
在黄州的第四年,苏轼写过一首诗,《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其中一句脍炙人口: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就能感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浩然正气大概就是苏轼屡遭打击屡受磨难,而始终不改底色的力量来源。
古往今来,多少成就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皆是在这种浩然正气的熏陶下成长,胸中保留着一股浩然正气。
是要仕途平坦、锦绣前程,还是坚守心中信念,在梦想和正义之中浮沉?
在苏轼之前200年,同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命运也与苏轼极为相似。
韩愈早年不得志,几经辗转,才在庙堂之上站稳脚跟,而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那一年,韩愈52岁,他12岁的女儿病死在去潮州的路上。
那年他写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而在后来明朝史,被《明朝那些事》誉为明朝第二猛人的于谦,一生廉洁正直,平反冤狱,救灾赈荒,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保卫人民免遭野蛮统治,周全国土于战火。最后却因忠贞被按以“谋逆罪”诬杀。于谦生前写了一首《石灰吟》,歌以咏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这些故事诗词,总是有种惊涛拍岸、心潮澎湃的冲动。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繁华如梦,功名易逝,你到底在追求什么?对40岁50岁的你来说,什么最为重要?
03人生如逆旅
从某种意义上讲,黄州是苏轼的生命的终点,也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在这里,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在城东半坡辟了一块地,建了一座“东坡雪堂”,潜心学庄子,回归田园,日日躬耕劳作,“东坡居士” 自此诞生。
于是,中国历史上粉丝最多的文人苏东坡,在经过“黄州四年”冶炼之后正式诞生。他的作品日臻成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些词句,因为苦难而变得闪闪发光。
苏轼一生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但更多的是风雨相随,遍布荆棘。他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40岁之后,是跟普通人并无两样的千疮百孔。
虽说人生难免饱经风吹雨打,但是要在大起大落之间,保持从容淡定,依然滋滋有味,需要定力。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后来,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苏轼写了一首诗赠送好友,化用了李白这句名诗。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咱们相互勉励吧,因为我也是一个命运坎坷的行人。
把人生当做一场旅行,所有的顺流逆流,也只不过是一场短暂相逢的风景。
把人生当做一场旅行,哪里才是你的目的地?
什么是你在意的,什么是你不能割舍的,什么是随时可舍弃的?你会为了什么而顿足扼腕,痛哭涕流,又会为了什么而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你看,冒了九死一生的风险,东坡也丝毫不会悔恨,因为他把这次贬谪当成一次旅游。他看到了平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绝风光和人情世故,也够了。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在纵情享乐,好友知己面红酒酣之时,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漂泊在异乡,从头来过之时,安抚自己: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失意平淡时候,学会在现实中寻找乐趣:人间有味是清欢。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之时,后面终会风雨褪去、山长水阔: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么,你呢,你的40岁50岁,又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找到你心中的道了吗?
惟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找到那块可以栖息的东坡之地,在那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江山清风,山中明月,皆可尽情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