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常用的性能指标名称与具体含义


是通过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验证软件系统是否能够达到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瓶颈并加以优化。

性能指标分为两个方面:

系统指标:与用户场景和需求相关指标;

资源指标:与硬件资源消耗相关指标;

系统指标:

响应时间:即系统响应时间(Transaction Response Time),应用系统从发出请求到客户端接收到响应所消耗的时间,是用户视角最关心的软件性能业务体验。响应时间为网络响应时间与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之和;

一般响应时间在2s内,用户会感觉比较满意;

在2s~5s之间,用户勉强能接受;

大于8s,用户就可能无法接受,从而刷新页面或者离开;

平均响应时间:所有请求花费的平均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够处理的客户请求的数量,直接体现软件系统的性能承载能力,计算方式是完成的事务数除以时间;

并发用户数:并发主要是针对服务器而言,在同一时刻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指向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在线用户数;

在线用户数:某段时间内,用户访问系统的用户数,如多个用户在浏览网页,但没有对同时对服务器进行数据请求,需要与并发用户数区分开;

最大并发用户数: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从业务的角度来模拟真实的用户访问,体现的是业务并发用户数,指在同一时间段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另一种是从服务器端承受的压力来考虑,这里的“并发用户数”指的是同时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的客户数,一般结合并发测试(Concurrency Testing)使用,体现的是服务端承受的最大并发访问数;

事务:可以看作是一个动作或是一系列动作的集合,例如登录,从登录开始到登录结束为一个事务。

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的交易或者事务的数量,即服务器对客户请求的能力,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吞吐量: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处理客户的请求数);

吞吐率:单位时间(可以是秒/分/时/天)内网络成功传输的数据量,如请求数/秒、页面数/秒;

点击数:Web Server收到的HTTP请求数;

点击率:HPS,每秒钟用户向Web Server提交的HTTP请求数;

资源指标:

硬件性能指标:CPU,内存Memory,磁盘I/O(Disk I/O),网络I/O(Network I/O) ;

中间件:常用的中间件如web服务器Tomcat,Weblogic web服务器,JVM(java虚拟机),ThreadPool线程池,JDBC数据驱动;

数据库指标:SQL,吞吐量,缓存命中率,连接数等;

JVM:Java虚拟机,为使java的代码可以编译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顺畅,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来实现;

前端指标:首次显示时间,页面数量,页面大小,网络startRender,firstRender等。前端的性能与后端的性能的不同点在于,前端是每个用户的直观的感受,如前端页面加载元素耗费的时间,而后端的性能关注点在于多用户使用系统时,服务器是否能够承受或者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如何,能否以较好的响应时间响应;

Load:系统平均负载,特定时间间隔内运行进程数,Load与cpu核数一致;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测试,数据库,服务器,运维,软件测试,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