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相遇

虽然看起来是个“自来熟”型的家伙,其实双重性格的我并不非常愿意主动去“交际”,别说跟朋友们一起聚会谈天,就连在微信、Q上偶尔聊一聊,也是有事才直奔主题说几句,其他时间都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上小学时一起玩儿的所谓“发小”,各自成家后有机会住在楼上楼下,也难得去她家“串门”。懒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可能是自得其乐的时候居多,也害怕受到外界环境和思想和影响,在一番家长里短后,对本来波澜不惊的生活产生倦怠或不满,破坏掉好心情的同时,又不能解决问题,不如缩在小窝里过悠闲日子。

这两年,想法渐渐发生了转变。除了认为逃避不仅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类烦恼,反倒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外,看到几年、十几年前,曾在同一平台起步的朋友,或者因为喜欢折腾、或者接触更多信息、或者抓住窗口机遇,都在生活质量上有了不小的提升,而自己除了多享受了闲暇时光外,仿佛没有任何变化,看着昔日的朋友一步步走远,开始害怕与她们几年一跨步的状态拉开太大差距。

因此,不再过多拒绝见面和交流。2018年2月,在朋友们的主动联络和自己心态改变后的积极反馈下,借着春节前后假期的契机,有了几次愉快的聚会。

“面基”的意外收获。互联网使社群火了起来,小群里天南海北、素昧平生的朋友们,因着共同的目标“找点有趣的事做”而聚到一起。虽然被孩子和同事嘲笑,年纪一大把还要见网友,可结局很令人满意。尽管不能完全实现理想状态——一群人围绕某个主题探讨,达成共识输出成果,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新鲜故事,仍然能够聊的不亦乐乎。可见,认识时间的长短,与能否有共同语境,确实没有太大联系,有些温暖的遇见,只是时空交错的坐标,距原点远了一些而已。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爱好把几个人“串”在一起,在被动“生活给别人看”,不得不接受世俗规矩的同时,跳出小圈子看看别人的生活,也蛮有乐趣,如果再能从中得到点滴启发,迸发出小火花,或许生活就会在转角处,不知不觉换了新方向。

老友聚会“放松”是主旋律。说说过去的糗事,聊聊现在的近况,嬉笑怒骂间,那些困扰多时的不如意,被远远抛到一边,一年半载不见面也丝毫没有陌生感,上一次的聚会就象是昨天刚刚结束。有一群随时能“捡”到话题随时开聊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20年前心心念念以为不可求的愿望,竟然也在不惑之年收获颇丰,真是应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箴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总会得偿所愿。

“民主生活会”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很给力。昨天的二人聚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历久弥新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每次和这位光彩照人、对生活有着不间断追求的女人在一起,受刺激太小儿科了。重点是她那股“我身边的朋友都不能太LOW”的较真劲儿,时时刻刻提醒我不能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她的原话是“明星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只要努力都能活得更精彩”。虽说她也承认相识十年来,已经绝望到“都已经不想再看你一眼(素面朝天的我)”的程度,哈哈。不过每次的聚会都相当开心,找一个好老师和榜样上课,且能听到形形色色“传奇”般的故事,让我的八卦心理得到了极大满足。可惜的是,听的过程激昂澎湃立志要改变,可回到熟悉的环境,就又过上了程式化的生活,只好落得每见她一面惊艳一次的“悲惨”境地。这时候的意外收获是——明白“懒”的本性确实太不容易撼动,要坚定做好每一件“正确的小事”才有机会发生改变。

现在的我,还有15分钟就准备出门去“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这是今年第二次主动找机会放松,肯定不会太完美,也会有种种小状况,可我仍然选择持续做点滴尝试和改变,期盼有更多温暖的遇见,在看过更多不同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后,有余力选择喜欢的生活,最终变成想要的样子。

我在努力中,你们要一起来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温暖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