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菜的风雅的名字-吃的历史(十二)蔬菜之萝卜白菜

常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先聊聊白菜和萝卜。这两个大众菜是中国原产菜。在几十年前,萝卜白菜可能是北方人冬季里又爱又恨的两个菜,吃到恶心可又不得不吃。限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准,冬天北方能见到的菜很少,萝卜白菜是主流的冬季菜品。基本每个家庭到了冬季都要存储大白菜。而萝卜虽然也能较好保存,但时间长了也会空心,所以北方有个词叫糠萝卜,就是空心萝卜的意思。

糠萝卜是北方的说法

有个俗语叫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历史悠久,六千至七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就有白菜种子出土。在古时候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菘“。古时的菘跟现在的白菜还是不太一样,色青的叫青菜,色白的叫白菜,色黄的叫黄芽菜,中间各个朝代不断的选育,我们吃到跟秦汉时期的已经不太一样。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名字很好听,但这些个菘不是松露,就是各种白菜。

南北朝时的医药家、文学家陶弘景著有《本草经集注》,说“菜中有菘,最为常食”,就是说已经很普遍了。到了宋代就有了高产耐寒和个头肥大的白菜品种了。元朝的时候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了。高丽人爱吃的泡菜,也不是自古就有的,其主要原料大白菜是在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李氏朝鲜的。李氏朝鲜,高丽大将李成桂在明朝洪武年间创建,朝鲜这名,朱元璋赐的。“苏果”真的穿越历史到古代,吃个大白菜还是管够,要吃韩国料理还有点难,明朝之前高丽人连泡菜还没预备好。

当然白菜也有贵的,比如藏在台北故宫,慈禧老太太那颗翡翠的。

应该是镇馆之宝吧

吃白菜的时候不能少了苏大诗人,称赞白菜苏东坡也有诗,《雨后行菜圃》说: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苏大诗人果真厉害,“苏果”佩服,同样苏字辈的,人家在土里刨个菜也能写诗。

再说萝卜。有个非常风雅的词,现在比较生僻了,叫做葑菲(fēng fēi)。《诗经·邶风·谷风》里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下体的意思,不要瞎想,指的是根和茎。说到这大家都明白,这个葑菲就是萝卜。

其实葑菲是指两个近似但还不太一样的植物。

葑是指蔓菁(mán jing),也叫芜菁(wú jīng),有叫大头菜的,样子像萝卜。同为十字花科,芜菁为芸薹属,萝卜则是萝卜属。“苏果”不懂植物学,觉得它俩大概是远亲吧。古代的自然科学没这么发达,虽然知道这是两个东西,但分的没那么明白。

有叫它大头菜的

菲,就是指萝卜。葑与菲都是根茎和叶均可食用的,后来就用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有个成语“葑菲之采”是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而“不遗葑菲“,比喻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尽量收罗。另外芦菔、雹葖、莱菔啥的,这些生僻但很文雅的字眼,都是萝卜的别名。您到了饭店,对着服务员点个炒葑菲,或者拌芦菔,显得多文艺。听这些名字,跟吃多了萝卜之后的不雅反应,简直没法联系起来。

“苏果”还有个武则天吃萝卜故事。

据说武周时期,有次武则天收到一份奏折,里面说洛阳的菜地里竟长出一个接近40斤巨大萝卜。当地的官员将其献给了朝廷,在古代长出个什么特别的植物,都会当作祥瑞。武则天看罢有些不信,立即命人将萝卜抬上来。看到巨大的萝卜后,武则天命人将萝卜送到了御膳房。御膳房的厨师看到萝卜后愁坏了:萝卜长这么大,得多老了,怎么做才能让武皇满意啊。最终御厨们将扇贝、海参和燕窝等名贵补品,煮成了一锅海鲜汤,然后将萝卜切成细丝,放入汤中,经过蒸煮,然后捞取其中晶莹、鲜香的萝卜菜,给武则天献了上去。

有没有《红楼梦》里刘姥姥在贾府吃到的茄子的意思。

武则天的传奇多,著名的版本也多

苏东坡呢,这会不能少了苏大胡子,萝卜诗也能写,他在《望江南·暮春》里写过: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甭管什么朝代,白菜萝卜永远是常备的菜,只要你吃不腻,管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萝卜白菜的风雅的名字-吃的历史(十二)蔬菜之萝卜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