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

近年来,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对野生生物的保护也越来越受重视。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保护工作的成果,比如雾霾问题的确得到了缓解,每年蓝天的日子,比雾霾最严重那些年多了许多。野生生物的保护,对多数人来说,就比较遥远了。

野生生物多数生长在远离人群、人迹罕至、比较原生的环境中,对它们的调查和保护,实属不易。有志于野生生物保护的组织,常常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顺利展开工作。影像生物调查所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保护和记录野生生物的组织。

影像生物调查所简称IBE,是2009年由一群职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10年来,摄影师们的脚步遍及半个中国,行走30多万公里,开展了94次影像调查,累计野外工作时间8000多天,“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

他们从所拍摄的8000多个物种、30多万张图片中,精选出一批最珍贵的野生生物影像,配合中英双语对照的、简要的物种介绍和拍摄说明,制作出了这本非常厚重的《中国自然影像志》。


盘羊

在电影界,导演陆川一直关注着野生生物保护问题。2004年,他用电影《可可西里》向我们展示了藏羚羊保护的惊心动魄,保护人员和自然环境斗、和偷猎者斗,随时命悬一线。2016年,他又用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展示了野生生物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和挣扎,牵动人心。

《中国自然影像志》则用影像的形式来记录,其中所收录的全部是我国野生珍稀生物,分为哺乳动物、鸟类、植物、昆虫和蝴蝶、两爬和鱼类、水下生物几个部分。这些照片,捕捉到野生生物们最自然率真的一面,它们或孤独、或机警、或悠闲、或软萌,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造物的匠心独运,也让人领略到原生态生物的野性美感。


两只对撞的梅花鹿台湾亚种

摄影师们的辛苦已经浓缩为前面的统计数字,他们的成果也令人欣慰。这本《中国自然影像志》的每一张影像都格外珍贵。陇川小树蛙是一种神秘物种,习惯生活在超市的灌丛中,很难捕捉到它们的身影。队员侯勉有幸拍摄到了一只正在鸣叫的陇川小树蛙。鼓鼓的声囊,着实可爱。

另外,书中还包含了多种由摄影师团队发现的新物种。比如在世界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南迦巴瓦峰地区,队员李成拍摄到的白颊猕猴,被研究人员确定为一个新种。另外还有2009年队员在广西崇左拍摄到的灰岩柳莺,2012年队员在长江源头拍到的红斑高山腹。队员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拍到的湄公鱊,也填补了国产淡水鱼类的记录空白。


好奇的小香鼬

IBE的专业摄影师们,总是力图捕捉到野生生物们最活力、最惊艳、最可爱的一瞬。在每一幅图的影像说明中,摄影师总是简要讲述拍摄时的情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场景,随同摄影师一同按下快门,欣赏镜头下生物的活波身影。每一幅影像,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摄影师郭亮在西藏山南拍到一只公盘羊如同孤独的国王一般,决然傲立在高高的山岗上,守护着它的羊群;在丹东湿地拍到一只好奇地追逐汽车、飞奔起来的獐;还在秋季的四川石渠地区,捕捉到一只可爱的纵纹腹小鸮,它在阳光观察着可能成为自己猎物的鼠兔、却忍不住开始打起盹儿来。摄影师黄一峰在台湾抓拍到了两只不服气的梅花鹿台湾亚种对撞的一幕。摄影师彭建生则在长江源头沱沱河边巧遇了一只好奇软萌的小香鼬,立起身、无畏地盯着镜头。


觅食中偷懒打盹儿的纵纹腹小鸮

善于拟态和伪装的动植物们,更是摄影师镜头下的贵客。一只粉嫩的兰花螳螂,安静地趴在一片绿叶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朵美丽的小花。这一幕被摄影师范毅及时定格在镜头中。摄影师雷波则在云南普洱找到了传说中的滇叶䗛,它像极了无意间落下去的绿叶,若不仔细分辨,真会被它蒙骗过关。


兰花螳螂

千姿百态的野生生物,经由摄影师们的辛苦拍摄,并制作成这本《中国自然影像志》,才呈现到我们面前。拍摄、记录、整理野生生物的多样性数据信息,把这些珍贵影像和视频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都能领略自然之美,这正是影像生物调查所的宗旨,也是野生生物保护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在未来,希望影像生物调查所能出品更多博物类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滇叶䗛

2019.03.22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