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打孩子?是门学问

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莫过于亲情。而父母对孩子的亲情,更是亲情中最核心、最柔软的部分。


有研究表明,动物幼崽有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卖萌,以吸引父母的关注和喂食。可以说,卖萌就是动物幼崽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人作为万物之灵,自然也遗传了动物的这一特性。我们看儿童,特别是婴儿,无论长得多么磕碜,往往都觉得很可爱,毕竟婴儿们有细嫩的肌肤、小巧的四肢、天真的笑容,可谓自带粉丝流量和吸精元素。这时候是最好玩的时候,大人们对婴儿可谓呵护备至,捧在手里,含在嘴里,都是对大人们疼爱婴儿的真实写照。

这是猫猫还是老虎呢?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terrible2,horrible3的名片不胫而走,为什么仅仅过了几个月,天真浪漫的小孩子就会变成家长心中的trouble maker?小天使是如何转变为小恶魔的呢?

恶魔与天使真是一念之间

面对熊孩子的各种可恶行为,比如乱扔一地的玩具,拒绝穿衣吃饭的坏习惯,不时试图对抗的言行,自作聪明的恶作剧,为人父母的我们可谓束手无策。

恶作剧之王是小孩的天性

你和他讲道理,他会得寸进尺,或者死不悔改;你和他打冷战,他会变本加厉,直到大人妥协为止;你使劲去哄他,他会有恃无恐,提出更多要求……似乎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熊孩子面前,我们的办法和手段就像抗菌药那样逐个失灵,孩子也产生了抗药性。

熊孩子的时间很长

孩子的种种行为,时刻考验家长的耐性,考验着大人动用武力的极限和底线。打还是不打?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家长,这当然是每个家长的选择,叨姐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似乎外人也没法干涉和评论。毕竟咱们不是外国,时至今日,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大多数人的主流认识。


但是打不打孩子,为什么打,为什么不打,用什么打,打哪里,不打又怎么办,中外专家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回答。叨姐在此没有办法一一列举,只能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能不打孩子,就尽量不要打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母亲怀胎十月生产出来的,这一过程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当了妈才知道生儿育儿的艰辛,不到万不得已,哪位母亲又舍得打自己的孩子呢。

能不打就不打

打孩子是为了教育,是为了纠正他的不当言行

但是哪些言行是不当的?这个谁也无法给出权威的答案。打了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未必,甚至会有反效果。孩子也许会在童年留下不好的回忆和阴影,这种负面影响将会相伴终生,并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反映出来。

孩子被打会有阴影

如果迫不得已要打孩子,只能打肉最多最厚的部分

屁股和手心肉比较多,打下去也能长记性。打脸是方便,但是出手不好判断轻重,极容易留下后遗症,或者是产生内伤。

打孩子是门技术活

说一千道一万,叨姐还是不建议大家打孩子来解决问题。那不打孩子怎么办呢?看了许多答案,叨姐也只能说,耐心+爱心,包容孩子成长的各种表现。孩子都是自己的,除了冷血之人,爱心肯定有,但是耐心就不容易培养和保持。毕竟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要时刻在孩子面前保持耐心,也是需要修炼的。叨姐的心得是,让孩子乱一会儿,让自己静一下,孩子不怕哭,如果哭一下能释放负面情绪,能让他理智地与我们沟通,当家长的,不妨可以等一等。


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你说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不打孩子?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