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读后感

一、前言

古语有之曰“道可道,非常道”

在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了一定的规律,而该规律用现有语言的水平是难以阐述与言说的,需要结合各种学科的手段来给它进行降低维度、可视化与通俗化的处理。人们为了将数据可视化而发明的多种语言工具如R语言、python语言、C语言等;为了阐明恒定各种物理定律,科学家对各种抽象的事物进行命名如“速度、质量、引力、磁场、电场、神以及物种等”,其中物种一词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这种界定模糊的专有名词,往往需要大量的辅助文字对它进行更为冗长和复杂的修饰来确保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的准确,一旦将修饰词去掉,这个名词对于人类来说事模糊的乃至无法理解的,因为在研究某些事物的时候,很多的都是理想化的模型亦或者是静止的,这是一种降低维度的模式,化复杂为简单的思路。在我看来,物种是一个较为复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的集合,如果需要对其进行更为精确和科学化的定义可能需要对其进行降维处理,由多个方面进行描述与定义最后通过公式的方式才能对物种给予出明确的定义,这是我对物种的一种认知的方式。从《创世论》到《物种起源》,这是一个认知变革的过程,更是人类独特能力淋漓尽致的体现——“思考”。人类从诞生以来发生过一共三场革命,分别是“认知革命”、“绿色革命”和“科技革命”,人类能够拥有想象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制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这样的故事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能力,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现在这种故事有了一个更为通俗的命名“梦想”,中国人一直都在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梦想而努力着,并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在我中国这种制度下,更是有着成千上万个党员在实践、摸索以及前进着,这既是制度的约束也是梦想的力量,扯远了,打住。所以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格局、层次以及思维是非常重要的。纯粹的科研其实就是揭示不可说的自然规律的过程,而人又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所以将科研与个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和世界的梦想相结合起来也是有必要的,因为这个直接关系着资金的来源,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是而已,再通俗一点做科研就是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就如研究物种起源的问题一样。

二、正文

1、欲研究物种起源者,当动大格局之心。

看《物种起源第一章节——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过程是一个获取问题的过程,达尔文逐步地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罗列出来,并对问题进行严谨、科学和准确的论证。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候,给我一种十分晦涩的感觉。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对于研究科学上的问题,尤其是与数量相关的问题,最好的语言方式是通过统计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当时的那个年代,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尽可能多精确而科学的描述已经是十分令人钦佩的精神了,这个是历史的局限性。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该章节中绝大多数为描述性语言,而缺乏统计上的语言,它的每一个段落乃至一句话都需要进行细看,不然很难进入书的世界,我相信这与数学的研究水平息息相关。当我静下心来地咀嚼书中的每一个段落乃至句子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社会各界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就有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论,而达尔文对于“物种起源”的独特的见解和阐述会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同时更令人钦佩的是达尔文对于研究问题的执着、实践以及那极强的逻辑思维。面对着“物种起源”这种难度系数极高的问题,真的很难想象以当时的那种科学技术水平和宗教迷信,达尔文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毅力和魄力才能够去开展这项研究,正如我国北宋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一样令后人景仰。

2、科学研究,薪火相传

如果能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思考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更加佩服达尔文那种厚积薄发、求真务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当时在讨论有关于变异的诸多原因给予了很多的猜测,也导致了很多的争论,无论变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一致饶有争议的是:“通常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变异的诸原因在起着作用?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还是晚期,抑或是在受孕的瞬间?”从这一句话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当时人对于变异的问题还是停留在肉眼观察的阶段,值得令人佩服的是在这一句话中不仅考虑到了空间——胚胎(估计是当时能够观察的到的最小的生命单位,这完全是肉眼水平),还考虑到了时间的因素如早期,晚期以及受孕的瞬间。达尔文对于变异的诸原因更加倾向于受孕发生前,尤其是雌雄生殖器官或成分所受到的影响,其中“成分”二字才是亮点,真正的亮点,由宏观及微观,即使当时微观的科学体系还形成,“成分”二字就如同给读者留下了一道门,需要读者自己去探索,而且更加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到底是什么雌雄生殖器中的什么成分变化从而导致变异的呢,如今我们知道答案了那就是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仅仅从细胞层面,因为从分子层面来阐述太长)。或许科学往往就是通过这样留有猜测、疑问和余地的方式促使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不断的优化、完善和丰富从而逐步的接近事实的真相。相对于以亿年为单位的自然界来说,某个具体的人类寿命真的如同白驹过际般短暂,如何让后人接续前人尚未完成的事情,这就是人类能够发展的核心力量——梦想抑或故事,如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如果我看的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巨人则是指前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阶段性的分析,薪火相传如是而已。

3、发现与探索的魅力

自然科学是发现的“艺术”,发现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发现,是基于人类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既需要扎实积累,又需要天才的思想。在该章节中达尔文提出了一系列他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控制变异的法则有很多,只有有限的几条可以被朦胧的看出来”、“各种未知的或不甚了解的变异法则,产生了无限复杂、无限多样的结果”、“支配遗传的法则还不为人知,没有人能告诉我们,为甚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的诸个体,它们同样的特性有时候会遗传有时候却不遗传”、“我们古代驯养的大多数动植物是从一个物种繁衍下来的呢,还是从几个物种繁衍下来的呢?”等等一系列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回答的问题,后来者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物种的本身,而是将视线拉长,投向了更为遥远的生命的起源,从更为宏大和高层的角度来探寻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完美的答案,有的已经找到了阶段性的答案,而有的至今也还没有找到答案,但关于探索未知的问题人类的脚步始终都不会停止,这才是人类身上最大的魅力所在。从空间上来看,人类探索的脚步已经从国家到了全球乃至外太空。以前从来不清楚为什么在国际顶尖杂志上有关于恐龙以及古生物的问题会获得如此巨大的青睐,今天通过整理与思考下来,或许找到了一个答案:那就是时间,因为有关于恐龙和古生物的研究涉其核心问题其实就是时间,那段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手段将它部分的还原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当然在应用上的研究或许几乎没有,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或许就是这种研究促进了“时光机器”的诞生,谁又能说得准呢……

4、尾语

    愿永保谦逊、仁爱和探究之心,厚学识、广格局、真作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种起源》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