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案例:判断OKR有效性的2个核心原则(三)

OKR制定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点是KRs,需要关注两个核心原则:

KR要具体、可衡量,遵循SMART原则

KR要描述结果而非任务(过程)


来看测试岗位的OKR案例:(来自于Tita OKR训练营)

O:提高测试水平,以更好的保障产品质量

KR1:每周组织一场测试培训;

KR2:团队平均测试用例覆盖数达到95%;

KR3:产品因测试遗漏产生的bug少于3个;

KR4:每天督促开发人员解决bug;

案例分析:

KR1:每周组织一次测试的培训,是一个具体的工作,次数是衡量标准,但做培训一定能带来能力提升吗?这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通过培训,是全员能力得到提升才是结果。这是过程而非结果,是无效的。

KR2:团队平均测试用例覆盖数达到95%以上,这是具体、可衡量的工作,覆盖的范围越广,意味着出现错误的几率越小,所以,这是一个有效的关键结果。

KR3:测试遗漏产生的bug少于3个,同样具体可衡量,使得产品的质量更稳定,是一个有效的关键结果。

KR4:每天督促,是一个具体、可衡量的工作,但不是最终结果,督促后开发人员能够及时调整、迭代,才是最终结果,所以这是过程不是结果。

所以优化之后的OKR就是:

O:提高测试水平,以更好的保障产品质量

KR1:团队内部职级达到P5的员工不少于4个;

KR2:团队平均测试用例覆盖数达到95%;

KR3:产品因测试遗漏产生的bug少于3个;

KR4:解决bug的效率提升1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OKR案例:判断OKR有效性的2个核心原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