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5点半到9点半近4个小时,我是如何度过的

【不建议阅读指南】
10月份开始对自己做了非常严整的输出规划,并在多个个人平台“放话”,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我决定不断做输出,积累和沉淀,文风可能比较松散,但是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当然过于紧凑的文章,经常被批「太简陋了」「就是个大纲」「没有实质内容」,连少数派的编辑都快要看不下去了,好心提醒我用点心。其实说实话,毕业后真的不如学生时代清闲,平时也有好多要忙的,思考的时间一缩短,很多想法被搁置之后就真的进入遗忘曲线的最后一部分了。想做内容输出,没有什么太大的原因,大概是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点心得想做点有价值的事(并得到部分认可),所以能写就写了,不能写也没太推着自己。

‼️【本文为碎碎念,纯记录,非专业题材输出,建议退出不看】

5:30-6:00

还是习惯手机闹钟,即使带了手环也依旧会设置手机闹铃,被闹钟叫醒第一件事是关闭闹钟,打开【来也】打卡,所以目前四百多天的打卡,也养成了早起先看微信的习惯。

关于早起可以看这篇 >>早起485天,我有独特的起床方式<<

工作日经常会觉得困,毕竟每天下班也挺晚的。一般是先坐起来,想一下一会儿要吃什么好吃的,然后爬起来穿衣服,拉开窗帘打开窗户通风。
image

五点半的窗外,听得见非常细碎的虫鸣和犬吠

整个房间会立刻通透起来,现在快入冬了,室外气温低,很快房间的空气被代换掉。烧水、煮鸡蛋、刷牙、洗脸、护肤……一气呵成,事情只要安排好了一件接着一件地去做,会很快结束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才六点。
image

外面开始有一点灯火的六点浦东某个小角落

6:00-7:00

先简单化个妆换身衣服(一般都只是画个眉毛了,2分钟),然后吃早饭,收拾一下房间,扫个地,整理整理衣柜,再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下,看会儿手机。


image

烧好的热水、铺好的床、扫干净的地面、晾好的衣服,在窗边发呆,随意在房间走动……这些我称之为「去生活化的必备品」。戴好口罩帽子,出门的那一刻我会当做这一天的已经过完。** 7:00-7:40 **走20分钟路,坐20分钟地铁。其实只有两站路,算上等待和步行,通勤时间不会低于这个数。 不过话说回来,我经常不带耳机,不看手机,当做散步走过去,我觉得「浴室沉思」有个观念很对:只要你不接触电子产品,你就会不断思考,不断有想法。

7:40-8:00

电梯-走到工位-接热水-泡茶-开机-整理桌面-规划


image

养成了每天早上喝点茶的习惯,一天喝无数杯水,靠打水做办公室运动

保持着和这层楼的阿姨说「早上好」的习惯,也习惯早上一个人「做点事先』会在纸质日历上写好todo list,基本上按照计划和安排做事。
image

8:00-9:30

日常工作和个人工作很好地区分开来,事情多也还是会以日常工作为主,个人工作和输出都可以搁置,毕竟没有什么影响。

image

不忙碌的时候会把文章梳理梳理,找各个平台发送,整理文案,书写文章,配图编辑,基本上时间也就不够用了。

但是这样的模式成为习惯后,我能明显感觉到:

这些输出是有用的,有的大神也会来指点一二,帮你指出你的不足和缺点;

这些慢慢也积累成为我的一部分,学习是持续的,输入是隐性的,那么我需要更加明显的表现;

表达也是我的一部分,我以前也不喜欢表达,但是至少我现在觉得,「写得不算太糟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5点半到9点半近4个小时,我是如何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