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时代抛弃的80后看《后浪》

作为bilibili的忠实用户,我没有在第一时间看专门献给年轻人的《后浪》视频。

因为我算中年人了,看这种不是徒增“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伤感吗?

但是《后浪》火爆,随后出现了极端化的评论。在B站他一片好评,在知乎则冷眼嘲讽。在其他平台也是两种论调。

于是终于去看了。


1
后浪的文案作者可能是80后写的。

我就是80后,对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非常羡慕,看其中的文案,我发现其中的话,如曾经在B站对着某些90后说过的。

我不止一次的称赞过这个时代。

我虽然怀旧,只是怀念从前的人物,对那个时代的氛围全无留恋。那个时代下的村庄,没有出路,一切都被规范着。

任何一件事,都被要求,照着做就对了。不会有人告知真正的原因。

我心想,为什么别人怎么做,我就要跟着呢。这一切都不是我喜欢的。我为什么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呢。

每个人都这么做,你为什么不能照着做?人们会这样质问你,你如果不照着做,你会成为异类,大家都会骂你。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

那个时代,没法选择。

直到这个时代,直到网络四通八达,我发现,曾经想的是对的。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是可以截然不同的,没必要照着一个模板活着。一种生活,另一种生活只要是正面的,都值得被鼓励。

《后浪》说的对,这个繁荣时代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

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 分享快乐的事业。

那个时代连做手工都是否定的。学生做什么手工,当然滚去读书。

如今,我最喜欢在网络上看别人的手工视频,大家在那里羡慕别人家的手,玩梗说,大脑会了,手不会。

我想到,童年时我做了多少手工,性格内向,学业不佳,全靠手工治愈心灵。

我也一直想分享别人。一个年轻小孩再自得其乐,若没有鼓励称赞的话,终究是寂寞的。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若在95年、96年出生就好了。这样我刚好风华正茂,又想活出自己的人生。我成为异类,但还有无数人跟我一样异类。我与这个时代气性相投。

我在B站长达五年,很多东西不是我喜欢的,但作为年轻人最多的平台,常常让我感到他们的自信与活力。

所以,我觉得后浪的文案是很动人的。

3
以一个80后的眼光去看90后,但是90后真的全都有的选择吗?

人间的悲欢不相通。我真的了解90后吗?有一件我到B站才发现的情况。

我接触网络是通过电脑,因此长久的保持了这个习惯,直到诸多APP无法在电脑端看,才选择了手机。

在网络有无数的90后,我一直以为他们都有电脑、平板、手机,毕竟五千以上的手机都能买,电脑虽然有上万,便宜的也很多。

直到看到有人说进行什么操作,手机不行,可惜家中没电脑。

我还天真的问,可以买啊。

没钱。

就这么简单粗暴。我终于注意到,在B站这个好像年轻人都过得丰富多彩的地方,有的人不是不想用电脑,而是没钱买电脑。

年轻人并不像我想的那样,都有钱。

所以,《后浪》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讽刺。因为视频中的人物不但有高科技产品,还游山玩水,各种折腾。而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金钱都是最先条件。

里面的人出镜太快,我多数都不识,但有位前不久刚好吃了个瓜。

她卖的是富婆人设,很有钱,买东西只看价格,不关心东西如何,行事潇洒,从来只进贵店,还能进联合国。

粉丝都说她多么高贵气质,有学识有内涵。如果你唱反调,一定会被说,嫉妒人家有钱。

当然嫉妒了。穷人费劲读书,想买个好的东西用,不还为钱所困。收拾的齐齐整整,会有人夸高贵吗。

高端面料制作的衣服在阳光上闪闪发亮,衬出了气质。低端面料在阳光下只有洗的发白的沮丧。

对未来稍微有期盼的大学生,如果一毕业能得到五千万,他的人生肯定是丰富且受称赞的。

比如捐一部分钱给希望小学,花一部分呼吁大家保持濒临灭绝的动物,去做读书时没来得及做的事,周游世界,顺便高价买多套汉服,请团队拍个时尚大片,等于宣传文化。

多么善良正直、传承文化、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新时代的榜样,再营销一下,钱生钱,不愁钱,生活无忧。

只是五千万得从哪里领。

《后浪》选了太过光鲜的人,与大众产生了距离感。

它或者可以选择一个职业是外卖员的90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了房,或者一个大学生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做义工志愿者之类的。但似乎没见这样的UP主。

4
归根结底,这是B站的广告片,像任何一个唯美光鲜的广告一样,有优质高清的画面,有激动人心的台词。

《后浪》上线后,火爆各大平台。从官媒到民间各种自媒体都发表了看法。像我这种一无所长,被时代压成渣渣的80后也忍不住发了文章写感受。

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热烈的讨论就是最好的结果。这一波宣传,B站做的非常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时代抛弃的80后看《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