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主观题)



01辨析题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4. 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02 简答题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03材料题

30.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31.(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04参考答案

22.错误。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因此,题干中认为课程计划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错误的,应该是课程标准。

所以观点错误。

23.观点错误。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与个体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所占地位各不相同,遗传在人的发展中是前提是基础,提供了可能。环境在人的发展中把遗传带来的可能变成了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个体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才能决定人的发展,也就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题干中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是错误的,应该是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故观点错误。

24.观点错误。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其中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问题解决受情绪的影响。

故观点错误。

25.表述正确。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小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故表述正确。

26.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27.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务有:

(1)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28.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等。

(2)监控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9.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亦称道德观念。道德认知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0.知识点:德育原则

31.知识点:学习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