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世界的眼光如何?

有个商店经理听到手下的售货员对一个女顾客说:“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了,未来一段时间看来也不会有。”

经理听了,大吃一惊,就在那个顾客出门之前赶了过去说:“会有的,马上就有了!”

但她只是投来古怪的一瞥,径直推门而去。

经理对售货员说道:“永远别对顾客说我们没有,如果当时没有,就说我们已经订了货,而且马上就会到。那么,她想要什么?”

售货员回答:“雨。”

你有过多少次,像那个经理一样想当然地做出推测?这种事情在我身上时有发生,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实的,很多时候带着我们主观思维的透视。它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思维透视方式比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方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假设你想去苏州中心区的某个地方,地图本应该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印刷问题,你得到了一张标注为苏州,实际上却是杭州的地图。你能想象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吗?

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是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地思考,但你仍然到不了正确的地点。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抱着积极的态度,不管到了哪里你都高兴。但关键是,你还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方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就像上面案例中那位商店经理所认定的那样。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推测能力的局限,意识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己过去经验的影响,我们就越能直面自己的思维方式,用现实来检验它们、测试它们,必要时改变它们,而且心胸开阔,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因此,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世界的眼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