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

情非得已

她,是我老家的一位长者。

称她长者,是因为比我大三十多岁吧,虽没有亲戚关系,但老房子彼此可以望得见,她身材瘦小,但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面容慈祥,人也很善良,心里很敬重她。

她每天笑眯眯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而我总是呢喃细语,连自己也听不见。主要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喊她~她女儿是我同学,可以叫孃孃;她大儿是我老师,应该叫奶奶;她姐姐嫁给同村我该喊高祖的一个邻居,按理说我该喊她高祖奶奶。在称呼上犹豫不决,以至于都没大声的喊过她一次,但她也没介意我的不礼貌。每次见面还是亲切的问这问那。

她喜欢帮忙。我家里有什么事情,她总是来帮忙,从推磨到修房,从插秧到收麦,事无巨细,能够帮的都来帮忙,而且不计报酬。妈妈总是夸奖她,而且教育我们要像她一样善良,乐于助人。我们对她充满了敬意。

后来,听父亲摆了些陈年往事,似乎对她也少了些好感。

我家祖上是满清进士,家业颇丰。解放前,她家是我家的佃农(其实说她家都不准确,应该是她丈夫家,估计那个时候她还没嫁过来),我们村张姓多,李家是流落到我们村,靠租地打工为生。祖上看他们无家可归,就把厢房腾一间给他们住,没有要一分钱。后来解放了,在土地改革的时候,她丈夫据实说是我们家借给他们住的,而她却说是租的,后来她又说成本来就是他们家的了。于是这房子就真的成了他们家的了。听父亲说,她们把那间屋拆了,在不远处修了一个屋。而我们整栋老屋都开始倾斜了,虽然过了近百年也没有垮掉。其实父亲最舍不得的是屋后那合抱大的梨树,每年结果多,而且又大又甜!伴随着他整个童年!这棵梨树也一并被革命委员会判给他们了。

我离开老家三十多年了,这些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今天早上出去吃碗面,听邻桌的人说起她了。为什么确定是她呢?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同学被她拿来换了一个媳妇儿,女婿是一个聋子,就是我工作这个地方的人。说这话的人是她女婿的亲戚,说“罗聋子”的老丈母,那肯定就是她了。其实感觉上她把女儿我的同学拿去换媳妇儿应该是我对她最生气的地方,因为关于房子的事情,毕竟太久远了。听说她得了重病,将会不久于人世了,心里有些难过,也很惋惜。

这时,想起她很多的好来,对她的不好,突然都理解了!

比如,当年她为什么要赖我们家的那间房?因为不赖,他们也就无家可归了。而对于我们家,也损失不大。

至于交换亲,也解决了两家的婚事,虽然不尽人意,女儿做出了牺牲,双方的哥哥也不伤悲了,父母亲们也开心了。上次去川奴火锅吃饭,遇到一个女孩,在收银台,她居然认识我,原来是她的外孙女,人高挑漂亮,结婚了,生活还不错。

其实,世事沧桑,岁月如梭,回头去看,当年的很多错,都是情非得已!因为时间、空间、情势所迫,一切只不过都是权宜之计!生活的无奈,造就了很多遗憾,这些残缺,就如维拉斯女神的残缺之美,非历经沧桑让岁月沉淀后不能够发现。当能够饶恕许多错,理解这种残缺,或许就是“知天命”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