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作主!西城海淀家长疯了,干你丫服为止

前两天,有一份关于海淀区家长闹翻教委的朋友圈截图疯传,引起了众多教培朋友的关注。

有人在后台询问真假,我查遍了网络,依然不知来源。目前只有个别自媒体在传播,官方媒体平台未见一词(天地一片祥和)。

但是行业媒体号发布的未见有被删稿,甚至有自媒体用非常激进的字眼来形容此次事件,比如这家如此写道:

这种写法,让教培人看得热血膨胀。

大家在围城外面看着校内的家长们和校内的老师们搞对抗,而这些家长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把孩子从校内课后服务的大锅饭中抓出来,送去小饭桌。

这个小饭桌就是我们教培人为这群富裕阶层孩子们打造的贴心小灶。

理由冠冕堂皇:我的孩子我做主,你丫爱谁谁。

爽吗?爽!

说实话,虽然我是做教培的,看完后,并不觉得开心,反而内心处升起一阵阵悲凉。

我记得在北京经开区全面禁补消息传出的时候,后台也有朋友评论说:“非常想看看海淀区妈妈们怎么看待?”

我想,这次“反对课后服务”应该就是预演。

有人分析为什么最先反的是西城海淀鸡娃的这批家长:

因为他们处于中国层级分类最多最复杂的区域;有着全国最顶尖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和地位:以至于他们养成了惯性思维,以在家门口上大学为荣,以在外地上大学为耻(出国除外)。

双减下来相当于让大家统一躺平,接受校内教育,不让大家各自“鸡娃”了,这不就相当于动了他们的蛋糕?

家门口的菜都是我们的,怎么允许让别人来我家院子里偷菜?

记得前两天看视频,杭州前市长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当初下令全市拆除违章建筑,身边朋友一片叫好之声,但是等拆到他们自己头上的时候,个个跑出来跳脚找关系说人情。

就像这个课后服务,全国人民都可以强制课后服务,唯有我海淀西城不行。

可是,不知道海淀西城的家长们有没有想过,相对于大城市,五环外乡镇的孩子们,渴望这样的课后服务还没有呢。

我们来看看目前一线城市的学校孩子们准备哪些课后服务课程吧。

作者“何家盐”写道:

“我看到广州一普通小学校内课外托管班的选课课表,上面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科目,围棋、象棋等棋类科目,也有创意美术、水彩水粉、版画、管乐队、合唱团、中国舞、小主持人、语言表演等艺术类科目。

甚至更有机器人编程、创客编程、无人机、航空模型、STEAM(科学、技术、电子、艺术、数学)科创等科技类的课程。

这只是很普通的一所小学,都没有进入广州市50个省一级小学名单。但我们可以肯定,它的这个课表,已经足以让所有的偏远农村小学羡慕不已。就更不用说那些条件更好的学校了。”

可是,就是这样的课程,被海淀的家长们嫌弃,觉得是浪费孩子们的时间。

不光北京,优质的资源一定是先供应城市的孩子,尤其是重点地区、重点学校。

比如苏北一学校引入书法舞蹈课程,课程老师是当地名气蛮大的培训机构创始人;机器人类课程是本地大学老师进行教学;剪纸课老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比如长沙雨花区每年拨付16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非遗文化课程进校园,为40余所学校提供木工、棕编、陶艺、剪纸、茶艺、花艺、华服小当家等系列非遗课后服务课程。

深圳市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将课后服务纳入政府经费保障,光课后服务一项一年支出15亿元左右。

可是,这些城市,课后服务的参与率也就70%左右吧。

深圳的家长表示,学霸们都不参加,我们也不会参加,宁愿花钱去补习。呵呵。

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

虽然这种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当下,北上广孩子们所嫌弃的“酒肉”,何时才能去到遥远的乡村呢?

多年前,芒果台的一部综艺非常火,描述爸爸和孩子们的美好生活,体验乡村、体验户外。对了,是《爸爸去哪儿》。

我本人非常喜欢孩子,所以,身边朋友说,你肯定会喜欢这个节目。

我说,错了,我非常不喜欢这个节目。

只是偶尔瞥见过几眼,大概知道什么意思,里面的小孩子不能说不可爱,甚至包装成小明星的样子也着实让人看着养眼、值得欣赏,赞叹。

但是,当我们所有媒体的目光、社会的焦点都聚焦到这些明星的子女身上的时候,可曾想过农村的孩子,他们可能连一首《小星星》都没有真正学过。

我不反对娱乐,但我们真正应该把目光投向更需要的地方。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很出名的帖子,叫做《我用了十八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大意是,城里孩子唾手可得的东西,村里的孩子却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得到。

这个帖子引起了同时代很多农村孩子的强烈共鸣。

就像我直到上了大学去了城市,才第一次吃到KFC的汉堡,而如今,在北上广吃汉堡的,基本是穷人(或上班族)的孩子

来源 / Pexels

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但是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一位美术老师。却因为要应付上级检查,临时让孩子们拿着笔拉出去写生。我记得自己在从来没有学过一天画画的情况下,愣是对着教学大楼画了大半天。

我绞尽脑汁的看,一个下午,也只画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楼架子。

出身于农村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或多或少会有类似的遗憾吧。

可悲的是,当时的自己连遗憾都不会觉得遗憾,因为在我们有限的认知里,你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原来在世界上别的地方,

一个孩子如果对艺术有天分、有热情,是可以得到专业指点的。

农村孩子渴望课后服务,城市孩子抗拒课后服务。

家长们的目的似乎又很统一,让孩子多学一点。

农村父母希望孩子多在学校待一会儿,学点东西,艺术类的更好,学点才艺;反而城市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少待一会儿,能够在校外多学一点学科知识,多进步那一点点名次。

魔幻吗?可笑吗?

又是一年开学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城市里的孩子纷纷反映,课本已经学完了。而乡村的孩子,却仍然充满渴望地等着老师讲新课。

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他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

(广州某小学)

(全文完)

作者介绍:主笔八月哥,教培领域记录者,提倡“天下教育是一家”,反对“教培老师不是老师”的世俗偏见。发表过多篇网络爆款作品,单篇阅读近百万,全网流量超1000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孩子我作主!西城海淀家长疯了,干你丫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