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如何让你的价值贡献被他人看见、被社会认可,获得名利双收的社会成功?
如今如果有人跟你说,“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加油!”你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头脑过时、思维僵化的神经病。你可能会回怼他,“加NM油啊!”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毛病,关键是这里如何定义“成功”。如果说成功只是一种自我满足、是一种孤芳自赏的话,那么你只要努力肯定就能成功。比如你成功写出了一篇文章、成功设计了一款APP、成功谱写了一首歌、成功发明了一件产品、成功繁育了一种水果新品种等等,你肯定会产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充实感与欣慰感。
而在《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这本书里则强调,“成功是一种集体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成功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社会)说了算。当你所产出的产品(不管是写出一篇文章、画出一幅画、发明一件东西等)被社会普遍认可、能够对他人及社会产生积极有益影响,同时你亦得到了相应的名利、地位等社会回馈时,我们就说,此时你是获得了成功。
匈牙利科学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所著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这本书,不是一本鸡汤成功学,而是有着大量科学数据验证支撑、非常严谨细致的成功的科学。这本书提出了成功的五大定律。第一条就是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众所周知,基于个人能力表现的社会价值贡献,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社会认可)的绝对基石。不管你是厨师、作家、歌手、工程师、运动员、工人还是农民,任何时候你所产出的作品、你所贡献的价值成果,都是你自己安身立命、闯荡江湖的硬通货。在基本相同的外部环境背景下,你的作品产出、价值贡献等比别人的优秀,你肯定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获得他人欢迎及社会认可。比如就像那些选秀歌手一样,在海选歌手中最终脱颖而出的,大概率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比如靠参加《明日之子》选秀一举夺魁的毛不易,他唱的歌更受歌迷欢迎,更能产生积极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当能力表现无法被准确衡量时,此时则是社会网络驱动成功。选秀冠军歌手与普通歌手之间可能实力悬殊,但冠、亚军之间的差距可能就在毫厘之间,甚至得冠军也不乏运气成分,但冠军最终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度及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则往往是亚军无法望其项背的。
同样的道理也表现在绘画、影视、文学及葡萄酒等社会评价标准比较模糊的行业方面。即使在专业评审眼中,两张抽象绘画作品之间的优劣之分、两瓶顶级葡萄酒之间的上下之别、两部文学作品之间的好坏之差往往都很难辨别。而残酷现实则是,文学名家的小说读者人手一本、看得津津有味,而无名作家的书冷落蒙尘、最终归宿则是变成废纸和纸浆;绘画名家比如毕加索的一张画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而无名艺术家的作品很可能一钱不值;有名气酒庄的葡萄酒消费者往往趋之若鹜,而无名酒庄的葡萄酒即使“盲品”时品质与前者不相上下,也可能乏人问津。正是因为社会网络有着集聚和放大效应,当能力表现无法被准确衡量时,无限放大的社会网络往往就决定了最顶尖的赢者通吃、能者多得的“马太效应”。
这种情况也正好说明了巴拉巴西成功学的第二定律,即“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包括绘画、文学、影视、体育、流行音乐等行业,往往有着巨大的头部效应,即某几个超级明星通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他们取得了无比辉煌的事业成功;较之大多数默默无闻的同行,这些超级明星通常有着令其同行无法望其项背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比如毕加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显然是一个无名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一张作品的受众群体,可能超过了绝大多数画家一辈子作品受众的总和;像篮球巨星迈克·乔丹在广大球迷心目中的强大影响力,显然是无数普通球星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的。再比如像刘德华、周杰伦这些流行音乐天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当然也是一个普通歌手所无法想象的。还有像莫言、金庸、贾平凹等这些文学大家,他们作品的阅读人数,显然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普通作家。
因为我们每个消费者的时间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之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导致我们挑选文化消费品(文学、音乐等)时,肯定会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些广受众人认可的产品,从而不断产生、孕育了少数几个超级明星即能霸占绝大部分市场的头部效应。
而即使是所谓的超级巨星,他们的能力表现也是有界的,他们即使再有才华、再勤奋,所产出的作品也是有限的;但以他们为中心所产生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就像一块巨石投向湖心一样,所泛起的涟漪会向远方无尽延伸,从而影响到社会各个角落里的普通人。
当然,再大的超级明星也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成长起来的。而同样作为当下普通人的我们,如何也能迈向社会成功的行列呢?这就要遵从巴拉巴西成功第三定律,即“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最近几年国内最火的谐星是谁呢?当然毫无争议是李诞。李诞当年上大学时没事发在网络上的段子就显示出了非凡才华,从而获得了北京著名编剧史航、知名广告人东东枪等一众名人的赏识,而李诞当年来北京时据说还睡过史航家的沙发。在一众名人的赏识提携下,李诞先后在北京某著名广告公司、南方周末等媒体工作,后来又辗转来到上海电视台,在《今晚80后脱口秀》担任幕后编剧,进而在叶烽等制作人赏识下,“被迫”登台表演,积累舞台经验……就这样一步步迅速成长,没过几年时间就成长为了全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蛋总,制作推出了包括《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一系列非常有影响力的娱乐搞笑节目。他自己亦获得了空前的社会知名度与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当然名利双收那也是水到渠成的。
李诞三十而立、年纪轻轻就获得巨大社会成功的这个例子,就非常完美地证明了“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拿我们中国人的俗话说,初始的成功往往需要“贵人”提携。可能当年像李诞一样有才华、爱在网上写段子的年轻人成千上万,但偏偏史航就发现了李诞,并把李诞引入了北京文化圈,从而引发了“初始的成功”,这就是初始的机缘与好运。
接下来李诞靠着他的过人才华,一直稳定输出着高社会适应度的产品(娱乐搞笑节目),从而一路保证着未来的成功。在这里的“社会适应度”,通常指的就是你的作品或产品,必须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及欢迎,而不能只是孤芳自赏、自我满足。总之初始的成功基本靠运气、靠人脉、靠贵人提携,而长远持续的成功,则主要靠你持续产出作品的“社会适应度”。试想一下,如果李诞制作推出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没人爱看,那么他再有贵人提携,估计也很难一直红下去。
这方面的典型负面案例就是包贝尔。据说包贝尔年轻时就非常热爱影视表演行业,幸而又有贵人提携,很早就成功踏足演艺圈(有了初始成功)。他先后有幸参演徐峥的《港囧》,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第二部》等电影大制作,但每每因为实在令人尴尬的演技而被观众厌弃。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真心喜欢包贝尔,我感觉他简直就是“男版的景甜”,只要是他或景甜主演的影视剧,不用看十有八九是垃圾。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出巴拉巴西成功第五定律,即“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作为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当然也非常希望像李诞一样获得名利双收的社会成功,希望自己的工作产出及作品能获得他人认可及社会接纳,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那么如何做呢?巴拉巴西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成功普适公式,即S=Qr(一个产品的成功,一个创新的影响力,等于个人的Q因子和想法的价值r的乘积)。这里的Q因子主要是指你个人的天赋、才华与执行力,而r是指你头脑中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或创意。
如果你脑中有一个非凡的好想法、好创意,同时你又有天赋、才华与强大执行力,来把它变成现实、变成你的产品、变成你的价值贡献,而这个产品又有着强大的社会适应度(受到社会大众认可及欢迎),那么如此一来就奠定了你取得社会成功的坚实基础。当然书中也提醒读者,“如果你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一再失败,很可能你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比如对于景甜、包贝尔等影视明星来说,他们心中也许真的有非凡创意的想法r,但无奈自己的表演天赋、才华(Q因子)实在有限,即使占有了海量的社会演艺资源,最终他们所产出的影视作品(S=Qr)也非常不成功,反而让广大观众跟着一块痛苦受折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最好都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里勤奋耕耘、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华(而不是短板),如此一来产出优质产品(有着高社会适应度、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当然即使你产出了优质产品,也只是奠定了社会成功的坚实基础,迈出了社会成功的第一步,而不一定必然导致社会成功。此时你还要积极融入相关社会网络,比如多参与你的专业圈子、工作团队、多跟相关的受众群体交流等,让他人及社会网络能够看到、感受到你的价值贡献,品尝到、使用到你的产品,从而尽早启动初始成功。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接下来靠着你持续输出的优质产品、价值贡献等,就能保证后续未来成功。正如巴拉巴西成功第五定律所言,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坚持不懈,持续稳定输出受社会认可的优质产品,你的社会成功概率肯定会越来越大。
当然以上说的是理想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勤奋工作、持续产出价值成果,但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及社会成功的规模,往往距离我们的心理预期有着较大差距,怎么办?一方面还还是要像《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中提到的那样,坚持不懈在自我天赋才华领域范围内勤奋耕耘、持续产出价值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懂得社会成功不可强求。
就像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影响圈与关注圈”理论——我们勤奋努力工作、持续产出价值成果属于自己的“影响圈”范围,自己能够完全做主;而我们渴望他人认可、渴望获得功成名就的社会成功及强大社会影响力,则属于我们的“关注圈”范围,尽管自己很上心、很在意但自己不能完全做主,只能由社会大众说了算。
所以说我们只需不断做好自己影响圈范围内的事,而关注圈范围的事情,就交给社会好了。本来在这里的“成功”其定义就是指的一种集体现象,而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由“社会”说了算,而不是由我或你一个人说了算。
佛家有云,“功不唐捐”。坚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自我天赋与强大执行力,干好工作、创造价值、持续产出受社会欢迎的优质产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运气好了。即使最终没能等来梦寐以求的“功成名就、社会成功”,我们努力一生、奉献价值,也会活得充实圆满、无怨无悔;说不定在社会的某个角落、在你想象不到的某些地方,你的价值贡献也会对他人、对社群产生积极有益影响而未可知呢。
要相信人生不是虚妄与虚无,人生本质上正是以努力、奋斗消解、对抗虚妄与虚无的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PS:巴拉巴西成功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为了保持文气顺畅,上文未涉及第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