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你真的赚到了吗?

薅羊毛本是沿袭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的"薅羊毛织毛衣"的做法,被定义为"薅羊毛"。现指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开展的一些优惠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专门出现了这样一批人,搜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这种行为被称作薅(hāo)羊毛。

目前"薅羊毛"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已经跨出了金融行业的界定,渗透到各个领域,滴滴打车等打车和拼车软件送代金券,美团外卖,饿了么点餐减免活动,百度钱包,免费送话费充流量等诸多活动,都可以称为薅羊毛。(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便宜、免费的东西相信大部分人都无法拒绝,比如说商家满多少送多少、满减活动、直接送优惠券但要求消费满多少才可以用等等各类促销活动。每次碰到这种活动,我们就忍不住了,原来要省钱、要断舍离的想法早忘的一干二净。

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去认真地计算过,我们参加活动后是否真的有赚到了,你买的东西是不是你真心需要的,有没有真的享受到实惠?

最近我深有感触,因为加入了一个社交平台,服务管家把我拉到他们的一个群里,美名其曰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各类优惠信息,让你省钱,我想每个人加入这个平台,都是抱着省钱的想法的,毕竟现在钱越来越难赚。

这段时间临近春节,平台推出了每周一、三、五有大转盘活动,可以免费抽奖三次,奖品有价值不等的优惠券,比如说3元无门槛消费券,5元、10元满减券、惊喜券。

想着要过年了,这个活动好,正好要买一些东西了,于是每个晚上准时到点抽取券,更难得的最近运气爆棚,每天晚上都抽到5至10元的券,抽到券后就会开始想着怎么样把券给用掉,不用掉会觉得自己亏大了,这下好了, 这一个多星期下来,发觉自己不知不觉买了好多东西,有些是自己需要的,但有些根本不是必需品,是为了把这个券用掉硬买的,比如最近买了两箱水果,一箱橙子、一箱粑柑,其实这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需品,但当时就觉得这个券不用掉,自己太亏了。

商品买回来后,你会发觉你会有两个损失,一个是买了原本不用买的商品,你以为自己是赚了5、10块,实际是你又花了25-30元,因为这些券一般是满29减5,满39.9减10元;二是买回来的商品没有商家描述的那么好,你到超市一看,其实超市更便宜,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你既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钱。

所以薅羊毛需要理性,我们可以给自己列购物清单,确定哪些商品是必需品,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再决定是否去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抱着能免费拿到商品的想法,当你没有必要买的东西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参与这个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薅羊毛,你真的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