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四个层次,看看你在第几层?(纯干货)

图片发自App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不少书,有的写了书评,有的没有;一直喜欢读书,但是大多数时候是买了书,放在家里睡大觉,好多都没有完整看完。最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才开始研究读书这件事;最后发现其实成年后,我们的阅读能力基本没有提升,特别是看到阅读的四个层次,才发现自己居然还需要学习如何阅读。

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莫提默·J.艾德勒曾经参与编辑了《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和《大英百科全书》,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及编辑人。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也参与编辑了《大英百科全书》。

阅读是有技巧的,阅读同样一本书,不同人的理解不同,要增强阅读能力之前,需要先了解阅读的四个层次:

1、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初中毕业就已经达到基础阅读的层次,达到这个层次,我们不再会因为不认识某个字去翻字典,有了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同时将不同作者的观点做比较。等到高中毕业基础阅读能力就已经训练的炉火纯青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不会再被基础阅读困扰,如果需要阅读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或者外文书籍,还是会存在一些名词不明白,一些单词不认识。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回到基础阅读,熟练掌握之后才能达到更高的阅读层次。

2、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

大多数人的阅读能力停留在第一层,之后再也没有提升了。因为这个阶段,大家已经毕业,或者开始工作,老师不会再教阅读方法,自己也不再会学习阅读技巧。除非是因为工作原因,必须要学,否则可能一生都不会再有提升了。

然而检视阅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绝佳手段,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相同时间内提升阅读效率,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学习检视阅读方法之前先来看看检视阅读的分类。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度,其目的是拿到一本书时,学会分清阅读的主次,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哪些是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大体略读后,可以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部分,有针对性的去阅读。略读的过程不用花很长时间,大概是随意的翻看一遍;一般比较习惯先看书名,序言,目录。先了解作者大致要讲什么内容,书的整体架构是怎样的。如果书中有索引或者出版社对书的介绍,也可以先读一下,了解作者要讲的关键词是什么,以及书的主旨是什么。

当然做完上面这些事情还是不够的,略读还需要根据前面的判断,挑选几个感兴趣的章节,简单的翻看一下,或者看一下章节前后的说明,了解大致内容。最后还可以随意的翻看书,挑几页读一下,也可以翻看一下最后几页,或许作者会在最后对书中观点再做总结。总之大概花费几分钟,最多不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系统性的略读,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

另外一种检视阅读法是粗浅的阅读,这个阶段需要掌握一个规则,就是头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也就是说先粗浅读一遍,了解哪些是难懂部分,哪有容易读懂,难懂的部分可能需要再读一遍。目的也还是进一步的分辨文章的主次。


图片发自App

3、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相对来说就比较难,短时间内无法熟练掌握,需要不断尝试。

分析阅读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有四个规则,目的是对整本书的架构有清晰的认识。

规则一:确定要读的书属于哪一类,是实用性还是理论性

确定书的类型很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书,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阅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譬如阅读小说和非小说类型的书,阅读的方式就不同。再比如说历史类和哲学类的书籍,所提供的知识和启发方式就就截然不同。

莫提默·J.艾德勒将书大体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作品,如何区分呢?只需要问几个问题即可,理论性的书籍主要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或者这是怎么回事;而实用性的书籍除此之外,还在教我们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任何一本教我们如何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说明做了会有什么奖赏,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的书籍,不论我们是否同意作者的结论,都得认定为实用性的书。

规则二:用单一的句子或者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主要是说出书中讲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有一个很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可以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者告诉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说不出来,那说明还没有理解书的内容。可以再尝试读一下目录和前言,作者一般会在里面提到主题。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根据规则二,对书的整体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后,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书中哪些章节是重点内容,那么这部分一般着墨较多,内容丰富,是全书最为复杂的部分。第三个规则就是要理清这部分内容的架构,有一个通用的公式是这样:作者将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什么,第二部分讲什么,第三部分讲什么;第一部分又分为三小点,第一点讲什么,第二点讲什么,第三点讲什么;后面以此类推,逐步可以写出书的整体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这个规则是对上面两个规则的呼应,一般情况下,作者自己的提问是隐藏起来的;也有一些经常会出现的经典问题,譬如某件事情存在吗?为什么会存在?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或者是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和好处等等。

图片发自App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相比较第一阶段,关注的点更细,从关键词和关键句出发,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第二阶段也有四个规则,相对更难懂一点,需要尝试使用几次。

规则五:找出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未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完成前面两个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整阅读并理解了作者的论述,接下来就进入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对整本书进行评价。对于不认同作者观点的情况,我们也需要找到理论依据。

4、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最近几年提到的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目的就是针对一类主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同时阅读几本同类型书籍的方法,主要是确定需要阅读的主题,然后选择几本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通过前面提到的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方法,找出书中的主要观点,然后总结概括,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还是很大的工作量,需要花时间不断对比总结。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对比现在的状态,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可能部分阅读量比较大的,会掌握检视阅读方法。比较难懂的是分析阅读,需要在阅读不断训练,主题阅读是更难的技巧,需要在掌握分析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学会对知识体系的提炼总结。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的四个层次,看看你在第几层?(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