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记忆力,我们毫不犹豫地就会想到孩子的记忆力是最棒的。但怎么解释,现在的孩子在幼儿园时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一年之后就完全忘记了?我们不只是在研究孩子的记忆力,而是想从孩子身上找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我相信孩子的记忆力肯定是最好的,但是不得法的记忆力再好,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们看看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如何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的:老师教孩子们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背诵全文;老师并没有为孩子们讲解,是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因此对背诵的文字是什么几乎一无所知;背诵若干次之后,就再也不去背诵了。其实小学阶段的古诗背诵,大概也是这个模式,不同的是老师会稍稍讲解一下,结果也是狗熊掰棒子。
这里就能看出导致记忆丢失的原因了:不复习,不在短时间内强化,不理解。
根据这三条原因,我们就能找到对应的增强记忆力的方法,而且是对孩子和大人都有效的方法。
【高效记忆法则一:复习】
我问一个问题,就能看出复习的重要性了:孩子们忘记了《三字经》《弟子规》,但为什么没有忘记汉字?很显然是因为汉字每天都会用到,而《三字经》《弟子规》就没有任何机会用到了。
复习的具体做法:要经常使用学到的知识,而不是只把它作为知识在脑子里过一遍完事儿。如果没有实践机会,自己也要找机会把那些重要的知识复习一下,朗读或背诵都可以,即便是隔几年复习一次也是有效的。
【高效记忆法则二:强化】
从字面上看,“强化”和“复习”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复习是长时间内低强度地重复,而强化是短时间内高强度地重复,要在短时间内把信息存入大脑的长期记忆区,而且要给长期记忆区上一把锁,不给它留下逃跑的机会。
我清晰地记得,我小时候对圆周率的值很好奇,就背诵了100位。到现在我依然能滚瓜乱熟地背诵100位圆周率,但中间不能被打断。我在背诵时不需要任何思考,那一串数字就自动从我嘴里蹦出来。当时我就是连续背诵了好几天,每天背诵好几个小时,之后也没怎么复习,这就是“强化”的效果。
古代私塾里的孩子背诵四书五经,大概是结合了“复习”和“强化”的两种记忆方式,长大之后这些知识丢掉的并不多。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他儿时的背诵在当时看来意义不大,长大之后明白了道理,就能够把头脑中那些背诵的经典古文串联起来,作用非常明显。反观当代,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数理化,只有那些最基础的知识还能留在脑子里,剩下的大部分“高大上”的知识,只能随风去了。
强化的具体做法:几天之内,重复背诵很多次,例如1000次。
【高效记忆法则三:理解】
到“理解”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的高级记忆阶段,前面的两个阶段,记忆得再好,也是死知识,如果没有高级记忆的指导,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我女儿,一个小学生,经常背诵古诗,有一次她说背不下来,我就让她闭上眼,感受一下我给她描述的那首诗的画面,之后再去背诵。不久就背下来了,她说我的讲解有些作用。这说明,“理解”对于记忆有作用。
理解的具体做法:这个的变化就比较多了。既可能是营造一种画面感,又可能是对背后数学原理的理解,还可能是把一系列知识归纳为一个整体去记忆。
例如有时不明白一个数学公式,如果只是去死记硬背的话,到考试时或工作时有可能不会运用,这时就需要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去理解公式,要知道这个公式会用在哪儿。如果可能,最好能自己推导那些重要的公式或定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记忆。
【高效记忆法则四:形象化】
还是用我女儿举例,有一次她说课文里讲了扁鹊的故事,我就给她讲了扁鹊的另外一段故事:扁鹊夸他两个哥哥比他医术高明,名气却不如他大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理念就是“上医治未病”。但是怎么让她记住“上医治未病”这个词呢?我突然想到“褂子可以治疗胃口病”,她听后哈哈大笑。其实我就是把“上医治未病”转化为“上衣治胃病”,再扩展一下就是“褂子可以治疗胃口病”。
形象化具体做法:为枯燥的知识和鲜活的生活画面建立一条连接。这样的结果是,当想到那副鲜活的画面时,就会联想到那个有点枯燥的知识。想到枯燥知识的时候,也会联想到那个有趣的画面,知识就变得不枯燥了。
【高效记忆法则五:被震撼】
我曾经一直认为《说文解字》不过是古代的“小学”知识,现代人不去学也无所谓。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一个高人讲《说文解字》的视频,我完全被震撼住了!
他在讲“不”字时,让底下的学生,像古人那样造一个表达否定意思的字试试,他给足了学生时间,大家在“造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仍然造不出一个意义表达确切的字。那个高人就讲了篆文的“不”字,是个象形字,造型是一只鸟向天上飞,再也不会回来了,主人现在的心情就是“不”字要表达的最初含义。
大家如梦方醒,由衷赞叹古人的智慧非凡,因为古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就能够造出那么多字,而且还要表达准确含义。更神奇的是:意义相关的多个字,不单单是意义相关,字形、发音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说明,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非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每个字最好的字形大概就是造字时的最初字形!这就解释了汉字从五千年前的发明之初,到现在的变化并不大。
被震撼的具体做法:这个方法好像很难描述出具体做法,主要是自己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而不是站在制高点上去评判别人,这样被震撼的机会才会出现。
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识,并不会有绝对的对错,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这些结论往往没有冲突。这样就会导致知识以一种发散型的方式扩展,也就是说,一个知识就是一棵树,而不只是一片树叶。但是,有的人会采取封闭的心态,他认为知识就是知识,永远都有一个对错,即便机会再好,他也不相信知识会有那样一种变化。
在寻找被震撼机会的时候要注意:令人震撼的地方总是那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教条式的具体做法。
【结束语】
记忆法则一和二是物理型记忆法则,它记忆的是一种死知识。而记忆法则三、四、五,是内心型记忆法则,它记忆的是一种会生长的知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内心型记忆法则更重要一些。
----------结束 ----------
作于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