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凡之别就在一字“觉”!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传习录》

【译文】

先生说:“认识到善念萌发便发展扩充它;认识到恶念萌发就努力遏止它。扩充善念、遏止恶念是心志的体现,也是上天赋予人的聪明才智。圣人是拥有这种聪明才智,而学者则应当存养这种聪明才智。”

雲洋体悟:

圣人心如明镜,将一切事物照的明明白白!凡人是沾了灰尘的明镜,本体与圣人并无差别,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明一个昏暗!这也是为什么面对公正的审判,人们总是会脱口而出“大人英明”!要想成为大人,必须要明啊!

圣人与凡人都是人,其区别就在于一个“觉”字!凡人做到“觉”就是圣人,圣人“迷”就是凡人!所以圣人不是神,而是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圣人是人不是神”才能做到不迷信,从自己的内心生起自信!

圣凡之别的功夫就在一字“觉”!

圣人是扫地僧,时时打扫自己的那颗心!

凡人是装修工,永远想着如何装饰自己!

圣人觉察自己的心,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觉察认识到心体产生的善念就扩充它,让它充盈其内!同时要知道,这里的善念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善良”,此善是良知,是人人都有的恻隐之心,是从心里生长出来的,并不断扩充起来的!

何为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羞耻心、恭敬礼让之心及明辨是非之心,人人都有。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孟子·告子上》

孟子说:“同情心、羞耻心、恭敬礼让之心及明辨是非之心,人人都有。有同情心,就是仁爱;有羞耻心,就说明有道德感;有恭敬之心,就是懂得礼仪的表现;心里能明辨是非,就是智慧。仁义礼智,是我们生而就有的,不是外界作用的产物。”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是天生的。

我们正常概念里的善良往往是一种相对概念,夹杂着某种偏见,存在着一种分别!并非最究竟的善!比如:做什么事是善的,做什么事是错的,这个善往往会夹杂些自我的私欲在其中.所以重要的不是做了多少件“善事”,而是要从心体上去觉去感去扩充心体生发出来的善念.心上去悟,心上去认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善念发而知之的善就是至善,发而知之是觉!觉察自己的心,那里冒出来的本能的善要学会扩充它!

要知道真正的善是非善非不善,真正的善没有所谓善的概念,一切都自然的发自于本心!好似见人弱水,心体本能就冒出救人的念头,这就是善!它不夹杂着太多头脑的思考,也不夹杂着利益对错,也不夹杂是否吻合善恶的概念,而是出于一种本能!这种善我们需要扩充它,让他充盈吾身!

#每天一句传习录,精神走上致富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凡之别就在一字“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