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喂你知识的冒牌货

古时候有个故事,一个楚国人要去郑国卖珠宝,为了卖个好价钱,用木兰的木头做盒子,用桂椒等名贵香料熏制,又在盒子里点缀翡翠、翠鸟的羽毛。果然,郑国的人看了很喜欢,出高价买下,捧走盒子,却把珠宝退还给楚国人。

古人用这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讥讽人们不识货。容易被华丽外观一时迷惑,错失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当然,这是从买家角度得到的教训。

假设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卖家出发,这位卖珠宝的楚国人,说不定就是下一个马云!仅用一个盒子的成本,就赚到了价值千百倍回报。巴菲特也许都想跟他讨教讨教。

买椟还珠寓言

如果这个故事继续往下走,楚国人既然在郑国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发现了生财的诀窍,于是一口气定制了一系列更华丽的盒子,用时下流行的潮流加以包装,比如“十二星座心机盒”,“纸片人奢宠少女心盒”等等,推出市场,从郑国卖到楚国、齐国、燕国、魏国等所有诸侯国,这套由郑国人起头高价买下的盒子,很快便成了风靡所有诸侯国的年度时尚单品。

楚国人野心还很大,跨界做起了文化商人,“买椟还珠”这个故事印刷成字,录制成音频,甚至上了脱口秀节目,成为一则开天辟地的创业故事。

好事者又从这个故事中,精心梳理出一套营销方法论,两条创业秘籍,三个年轻人应该学会的成功诀窍。

当年也许在楚国待不下去,战战兢兢去郑国背水一战的人,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列国所有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成功大师。

而那位最开始买下盒子、不识货的郑国人,也赶来风口,为挽回当年的损失,尝尝楚国人的甜头,要么威胁之,要么联合之,总之也摇身一变,成为当年创业天才遇到的第一位慧眼伯乐。

假设买椟还珠的故事继续往下走,寓言一不小心就是我们当下的热门新闻。讲故事的古人也许都想不到,后生仔的处境竟然更糟糕啊。

知识付费是年轻人的权健吗?

有人说“知识付费”是年轻人的权健。这话有点过头。

焦虑不是原罪。因为焦虑而渴慕知识,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打从一开始,知识和焦虑就是一种孪生关系。生存的焦虑,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从人类诞生时便烙印在我们每一代人身上的基因。

鼓吹焦虑,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卖珠宝的那位楚国人,为了将珠宝卖出去,不惜重金把盒子装饰了一番。这是商业技巧,为珠宝增加提升体验感、附加值。但当郑国人买椟还珠,楚国人发了这笔横财后,开始动歪心思,用噱头炒作,将来只卖空盒子,并把盒子的价格炒到珠宝的价格,试图诓骗更多后来者。这就是良心大大的坏!

用珠宝的价格卖珠宝,这叫明码标价。用比普通珠宝高一点的价值卖珠宝加盒子套装,这叫有效包装。但当用珠宝价格卖盒子,这就是诈骗。

所以,我害怕的不是鼓吹焦虑的人,是贩卖“空盒子”的人。

之所以有人言辞激烈,将“知识付费”比作年轻人的权健,很大原因,就是如今在知识付费市场里,贩卖“空盒子”的人不在少数。那些揣着空空如也的盒子,身上头衔一大推,但你不知道,口口声声要喂你知识的人,哪个是真材实料,哪个是脑袋空空,而哪个是夹带私货。

一肚子投机取巧,空有皮毛,毫无学养,这些贩卖“空盒子”的人,这些贩卖知识的冒牌货,才是知识市场里的“权健”。他们是哪位楚国人的异种,变异的地方是良心。

去看原著,去接触第一手资料,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办法

爱听知识音频的人,需要有一双慧眼。需要练就比女性买化妆品更优异的耐心和专业。因为买错了化妆品,亏的是钱包,损失的是脸。但买错了知识和背后的价值观,毁的是人格,耽误的是人生选择。

假设一个商品,你无法跟踪它的原产地,无法辨别它的成分,无法得知它过了几道工序,最好把它放回原地。那些“勇敢”出手的人,有一种盲目的特质,年纪大一点后,倒是有可能继续去买权健的。

如果自我认知比较及时,发现自己既当不了楚国人,也当不了楚国人的变种,既不愿当冤大头郑国人,更不愿当郑国人的追随者。

有一个办法,任何知识,想尽办法去接触知识源。去看第一手资料,去读原著,去听创作者本人的想法。

就像一桌饭,人的天性都是吃最新鲜的,而不是别人嚼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付费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喂你知识的冒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