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中年男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我有一个同事,我们都叫他老刘,也就34岁的年纪。曾经无意中抱怨说生活味同嚼蜡,没意思,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跑了三十年。

   

    在我们眼里老刘家庭美满,父母尚在,妻子温柔娴淑,一儿一女,住着广州近郊120平大房子,有车有房,三十出头的年纪,垄断行业央企小中层,夫妻俩年入五十万,夫复何求?

    老刘说,工作十来年,最近到了瓶颈期,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上有老下有小,背着不大不小的房贷;夫妻俩同一个公司,又是污染行业,保不准哪天就被政府关停;身体健康也是一个问题,工作原因要经常熬夜;生活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哪天就会出现真正的危机。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帖子,说时间是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中年危机的根源也不外如此。怎么能跨越这个终极问题,让人获得最终内心的平静呢?答案是超越自我。

    人是意义动物,会追求生命的意义感(即超越自我)。如何获取意义感?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为创造,如创造美好的文字,艺术作品,取得科研成果等;二为体验,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虽然攀登的行为对山峰而言无意义(既不会给它带来什么,也不会留下什么),但对体验过的人而言,那种体验存在过即是永恒;三为痛苦,痛苦是意义的最高形式,因为经历痛苦,人将变得无坚不摧。

   

    大部分人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老刘亦如是。前几年老刘没孩子时,有一只宠物泰迪卡卡,老刘非常喜欢,当时也是他生活的一大乐趣,后来老婆怀孕,家里不让养狗,他只好忍痛把卡卡在闲鱼上卖掉,没过几天又舍不得,又加价从买家哪里买了回来;等到老婆肚子大了,实在扛不住家里的压力就让我帮他养着卡卡,等孩子出生又接了回去,最近两年已经没听他提过卡卡了,应该最后还是不得已放弃了吧。

   

    最近两年老刘痴迷上了旅行,甚至于每两个月就要去一次,挺夸张的频率在我们看来;因为工作岗位性质的原因,我们上三天休两天,老刘只要找同事替三个班,就能腾出七天时间,结果就是去年一年老刘去了青海、甘肃自驾游、稻城亚丁、贡嘎雪山、吉林、马来西亚、新疆自驾游,其中去吉林是为了学滑雪,去马来西亚是学潜水考证,老刘说他其实最想去的是西藏,看样子也快了。

    我们都特别纳闷,老刘根本就不像有两个孩子的中年男人;剧本难道不应该是上班996,累到爆肝;回家110,吵到抓狂(带娃日常),怎么日子过得比单身汉还惬意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好直接问他,不过想必家里是有老人帮忙带娃,另外老婆也温柔贤惠,并没有过分强求吧。

   

    江湖传闻:爱钓鱼的男人从不出轨。男孩子分很多类型,但过了35岁就只有两种——钓鱼的和不钓鱼的。2018年9月一家社会观察媒体随机街采了100位中年男性,看看他们的后备箱里都放了什么——62人的车里放有全套钓具。其实相比于保温杯里泡枸杞这种刻板印象,钓鱼才是一名中年男子的基础技能。相比钓上一条鱼的成就感,很大一部分中年人更享受“打扮得很专业去钓鱼”带来的仪式感。没人在乎几十块钱的鱼,他们只是想在自己一团浆糊般的生活里妥当地完成一件事。

 

  中年男人可以把所有事情变成一场装备和理论知识的军备竞赛。每一个篮球场都能见到几个中年装备党。他们穿着最新款的詹姆斯球鞋,绑着NBA级别的护膝护腕,二十万的私家车停在附近,精通所有战术和犯规,就是投不进。你还能在各大数码产品和汽车论坛里见到他们,在所有帖子下面高谈阔论配置信息,CPU型号,百公里测试数据。唯一尴尬的是他们说的都没错,但对你的帮助基本为零。

    所有的这些中年男人的槽点,都不过是各自寻找寄托的方式,为自己的生活划出一个独立的私密空间,在那里追求生命的意义感,让自己能够短暂获得内心的平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一个同事:中年男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