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蒋勋带你一天读懂中国美术史

中国的美术博大精深,这是每个中国人都颇为骄傲的一点。一有时间,家长们都愿意带着孩子到博物馆去看一看。


周昉 簪花仕女图卷局部

但是,对于很多非历史、艺术专业的人来说,那些年代久远的古画、瓷器、雕塑,光是在博物馆柜台前匆匆一瞥,真是看不出什么名堂。

大人都看不懂的东西孩子又能有多大收获呢?

我曾经想要在市面上找一些有关美术的书籍来看,好好“补一补课”。结果,相关类的书籍倒是多如牛毛,但大多艰深晦涩,没有一本让人有打开阅读的冲动,一页都很难看下去。

直到我遇到了它——《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这是一本不故作高深、谁都看得懂的美术史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台湾著名历史、艺术、文化学者蒋勋。

书名中的“写给大家”乍一听,以为是那种“大专家”,其实是“大家伙”“普通人”这个“大家”。

书皮封面更是可爱,写着“9-99岁读者适合阅读”。我觉得这个年龄下限,如有家长带着读,还可能放到更低。只要是爱听家长讲故事的,两三岁都可以。

昨天我和Allen哥读了半天,虽然四岁的小朋友理解不了所谓“美术史”,但他在看画方面,领悟力可比我厉害多了。

比如,敦煌壁画我就看不懂,因为里面有很多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而Allen哥就很喜欢,每每有所发现,他就会兴奋大叫:“妈妈,你看,这龙长了9个头!”“你看这鸟,多漂亮!”


壁画 敦煌二八五窟

我想,这半天中国美术史的熏陶,一定会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传统文化艺术,蒋勋也是学者专家出身,但行文却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

就像蒋勋自己所言,:“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我觉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做到了这一点。

它从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讲起,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明出现的彩陶一直讲到清末民初中西交汇的绘画作品,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诞生的美术作品,一一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想,这就是一眼千年吧。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彩陶钵

中国的美术、艺术虽好,但除了那些学专业的孩子,美术跟高考、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孩子了解美术,多画画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大概多有这样的体会:大部分的孩子,在会写字以前就会画画了。

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现在孩子们画的“太阳”,跟古代中国人在甲骨文上画的“太阳”一模一样。

虽然,画画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用,可是,人类的文明中却从来不曾或缺。

蒋勋在书里这样评价绘画:“文字使我们的观察偷懒,也使我们的表达能力逐渐退化了。而画画,使我们观察、思考和表达。”

所以说,人为什么要画画呢?

许多人认为画画是为了做画家,不做画家就不用画画了,其实完全错了。

画画使我们更像一个健全的人,有很细密的观察能力,有清晰的思考能力,有很准确的表达能力。

画画可以满足和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景象。


就像很多人说科学的发明是“无中生有”一样,其实绘画也是“无中生有”。

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时时处处离不开这种从“无”到“有”。想从“无”到“有”,就必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这一点上,绘画的作用可是功不可没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蒋勋带你一天读懂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