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谓一个“东”的时间内,我们得到的是什么信息?

当地时间7月24日,美国警方公布刘强东案149页档案报告。从去年的九月份到现在,将近一年之后这件案子再度来到公众的视界内。

整整149页的警方档案,我们不可能能做到深度阅读并理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专业人士,是有操守的各式媒体替我们化繁为简。大家可以先品品不同的新闻标题:

当然,以上都是从流量相对较大的门户网站中选取出来的,大家这几天能够看到的标题相信也是大同小异。对于上面的部分标题,"激吻裸睡鸳鸯浴",在我们第一眼看完标题之后,就很容易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的。

对于一个新闻来说,这样的标题是否合适?文中提到的所有自愿性性为相关的事情,都是Richard LIU的口供中所表达的。女方在自己的部分也进行了否认与回应。直接将这样陈述性质的表达作为标题,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第一感受?这样陈述的新闻事实又是否能够保持中立?

能够理解,在这个时代流量的重要性。标题,小标题的选取的确可以很大程度地决定文章的阅读量。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媒体,阅读量真的比客观公正来的更加重要吗?所谓两分钟的性交时间,在这样一个案件的阐述里,又值得标粗提亮地重点表达?

HBO在2012年推出了一部美剧:The Newsroom. 对于流量观众和新闻深度之间的冲突,剧中的executive producer Mac这样说过:

在剧中,在保证收视率保证流量和保证新闻深度之间,Mac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两地的意识形态会有所不同。无论是那一边的观众,希望得到的都是客观,有价值的信息。

(本意不是安利美剧,但需要newsroom资源的可以后台私信)

不负责任的标题所带来的后果,很多时候也是泛社会的。

这段时间香港和大陆之间的情绪一直十分紧张。香港媒体标题党的水平大多数人都是清楚的,而我们通过微博微信中所得到的新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废青”等等带有十分强烈个人情感的词。通过一些极具敏感性的词固然可以很轻松地挑起大家的神经,但如果说所有新闻媒体都主观地煽动群众挑衅群众,这场纷争真的可以和平解决吗?

元朗的事情,我们这边都在拍手叫好,充满江湖豪情地高呼正义。而那边则是谴责所谓黑警黑社会的暴力。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媒体,为我们平静地阐述事情的经过。

而在信息墙两侧的网民,几乎没有任何谈话的渠道和平台,没有办法听到对方的声音,更不能知道对方的诉求。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新闻信息所传达给我们的。如果说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带有偏见的,是带有导向性的,结果只能是我们在不断宣泄自己情感的同时增强对对方的敌意。

西部世界中有一句话: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我们无法用爱发电,但如果有了理性中立客观的实施阐述,或许我们就可以和平地去讨论和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所谓一个“东”的时间内,我们得到的是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