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十五个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3个节气,也是气候由热转凉变化的开始。
“白露”时期的养生关键,集中于“滋阴润燥”。以下白露养生攻略“三字诀”,推荐给大家!
三不露
白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感觉到寒冷。如果太早就穿上了厚衣服,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低气温所带来的寒气就会透过毛孔进入到体内。所以,适当的“秋冻”可以提高抵抗力,但脚部、脐部和关节,一旦受凉,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不露脚:
脚为人的根。人体的12条经脉中有1/2都始于足部,根据“脚部汇集全身经络”的理论,加上还有有“寒从底来”、“人老脚先老”的说法。所以说,一旦脚部受凉等于整个身体受凉。穿上袜子,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还可以在睡前泡泡脚,既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也可以温和补肾气,不仅驱寒还有助于睡眠!
不露脐:
秋季由于转寒,是胃肠道疾病易多发的季节,例如:孩童的腹泻、成年人的肠胃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都源于肚脐受凉产生。
夜间睡觉尽量少开空调。吹风扇、空调时都要注意,不要对着脐部吹风。外出骑车时,不宜车速过快,以防病从“脐”入。
除了外部的保暖外,内部的保暖也同样多加注意。像海鲜之类的寒性食物,不宜多吃,以免脾胃受凉。
不露肩:
晚上睡觉时最好盖上稍厚的被褥,早晚外出时要带上一件外套。注意不要让膝关节受凉,已患有膝关节疼痛的人群在外需戴护膝,一旦出汗要及时擦干。
适当地锻炼身体,有助于预防、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例如:游泳、散步、骑脚踏车等。
还可以食用米酒,米酒有“百药之长”的称号,味道甜淡适宜,深受大众喜爱。它可以强身健体、祛风通络,对腰酸背痛、关节炎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身不凉
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差距较大。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气温下降速度加快,若不及时添加衣被,容易感冒。
添衣防凉:也就是说秋天不要立即加厚衣。应当避免所出的热汗蒸发、阳气外泄,要遵循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之道。
因此,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因为昼夜温差过大,早晚应增添衣物,对于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应该及时注意保暖。
睡不贪凉:
晚间作息要按照“秋三月……早卧早起”的原则,应当保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保证在10点前入睡。
勤活动
白露过后,肾开始收纳阳气,应补养肾气。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准备好,到冬天就会没有充足的气血来御寒,就会有患上关节炎、风湿病的隐患。
揉小腿:
小腿的后方分别布有膀胱经和肾经,肾和膀胱相关联,想要补肾,首先就要揉小腿内侧。
方法:坐在椅上,把小腿后方的肌肉往前翻,重复翻揉。每条腿揉捏5-10分钟,感到发热即可,左右腿交替。这个动作,达到了按摩肾经的功效。
抬脚跟:
位于脚底处的一个重要穴位是”涌泉穴“,它也是肾经的开头穴。
方法:把身体摆正,在椅子上坐直,把手随意的放在膝盖处,按照:抬教跟→放脚跟→抬教跟→放脚跟的步骤,重复进行,这个动作,可以拉伸到脚底的肾经,进而涌泉穴受到刺激。
做这个动作时,可以选择两只腿一起运动,也可以选择先动一条腿再另一条腿,重复进行。
敲脚踝:
它是补肾最大的穴位,肾阴虚、肾阳虚都可调节。”太溪穴“位于脚踝的内侧,处于内踝后面和跟、筋腱的凹处,揉按时有轻微的胀痛感。 这个穴位能调节肾阴虚、肾阳虚,也是补肾穴位中最大的穴位。
方法:做完上一个动作后,用脚跟去碰敲太溪,两只脚反复交替进行,起到按摩太溪的效果。
泡脚温肾:
准备好温热水,将水没过脚踝即可。泡15-20分钟,身体感到微微发热,即到最佳状态。
还可以进行两个动作:两搓(搓腰+措耳)
手搓后腰:两只手掌在腰后部上下搓50下,可以达到补肾壮腰、加固元气的作用。还可以防治缓解久坐导致的腰酸疼痛。当鼻子不通气时,做此动作可气血通畅。
搓搓耳朵:「肾开窍于耳」,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朵外廓,进行揉搓,将其搓热、搓红,起到补养肾气的功能。
食宜润
由于白露过后,天气变得干燥,皮肤也会干燥起皮,这个时候就需及时补水。此时的饮食讲究以”润“为主,要”养阴液,润肺燥“,除了多喝水,还要多吃一些应时的果蔬。
多吃一些”清润“的食物,对肺部和呼吸道都大有益处。例如:蔬谷类:莲藕、菠菜、银耳、糯米、薏米、核桃、莲子;瓜果类: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枇杷;
肉食类:猪肉、鸭肉、乌鸡。
以上这些食物都可以起到”润燥、养肺“的功效,对身体都大有益处,秋季多食。
民间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所以推荐此时的应季食物:龙眼。
此时的龙眼个个颗大饱满,味甜汁多。在中医看来,龙眼性温,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养颜的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在秋燥时节是最适宜的温补之品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暑热渐消夜渐凉,秋意渐浓。
白露到,送你三问候
问候你的身体,添衣保暖温暖自己
问候你的心里,谨记早晚外出温差
问候你的情绪,身心和谐保持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