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在家庭中,我们总会有亲情,而这亲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种是我们对待父母的亲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孝,而一种是父母对我们的亲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慈,我们可以具体把亲情分为这两种,那么这四个层次分别不同的这两种亲情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我这篇文章要写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先讲慈,按时间的顺序来讲,因为是父母先给予我们亲情和照顾,我们后来才可以孝。首先,先从动物开始看,也就是从本能层面开始。小的时候,动物的父母会给予幼崽照顾以及教他们捕食和生存,这算是慈吗?其实是不算的,因为动物的爸爸妈妈教幼崽捕食是让他们生存下去,为了让这个种族繁衍下去,是刻在DNA里的必经步骤。并没有含自己的情感。而在本能层次的爱,其实就是父母共给我们吃穿,然后没有其他的。而我们再从心理层次上讲,从心理层次上,也就是你可以跟你的爸妈分享很多,然后情感共通,也许是溺爱,也许是正确的爱,总之都非常爱你。而这更类似于一种母性之爱,母性之爱大多都是母亲给予的爱,当然,少部分也有一些父亲给予了大多数的母性之爱。母性之爱,更多的是给予包容和慈爱和满足。这是感性层面的。而我的母性之爱,也是妈妈给予的,而且我比较喜欢在感性层面的爱,因为在我看来,家就是一个温暖你的地方,回去了,有无限的包容和理解,总是能让你元气满满。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到理性层面的爱,在理性层面的爱,更多的就变成了引导,引导你的人生方向引导,以后你该干什么,而这个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父性之爱,父性之爱,更多的就是给予引导。而父性之爱更多给予的是父亲,有的时候也会是母亲。而我认为,如果这样看的话,那么,父性之爱看的更多的是以后,是未来。而母性之爱更多的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给予温暖。其实在我看来,两个是共同需要的一种关系,首先,是母性之爱,在当下给予安慰,然后我有勇气,后来朝向未来。说理性层次就进阶到了德性层次,其实,在德性层次的爱是比较少的,因为在德性层次的爱流传的是一种精神,而且精神可以帮助你内修,然后成为一个圣人贤人。而我们大多的爱都在日常,因为我们终归不会离开日常,所以一般都处在心理层次和理性层次。而一般如果一个家族有家风,那么就拥有德性层次的爱,比如说在魏晋时期的陈氏家风。

而说完了慈,我们再说一下孝。从动物层次来说,动物根本就没有孝,当他们成年了之后,就会离开父母,并不会再多给予父母什么。如果处在本能层次的孝,那么可能就是给父母贡献基本的吃穿,毫无情感。但是有一些人居然达不到这一层,虐待父母。真是连动物都不如。而处在心理层次的孝,我们可以从一个事例中来看,比如说中国的春运,人们都挤着回家,甚至提前几个月买票,这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回家看看父母,这起码就处在心理层次。因为想爸爸妈妈了,对他们有爱,所以才想回家。这是心理层次的孝。而理性层次的孝,其实我们可以从我们和爸爸妈妈的不同观点中看出,假如爸爸妈妈老了,而他们执意干一件事情,也许这件事情是错的,我们大家都能知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执着的想干,比如说面对骗子或者保健品这些事情。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不应该执意的顺从,因为这样的话,就会让他们犯下错误,也不能过于的激进和激动,要慢慢的引导和疏导,如果一时不行,那也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才是一个正确的相处方式,也可以说是处于理性层次的孝。而德性层次的孝,在我看来基本上就没有,如果说德性层次的孝,爸爸妈妈留给孩子的精神食粮,那么孩子怎样给予爸爸妈妈这样的孝呢?可谓是难上加难。

亲情有很多种,也分很多层次,而我更加喜欢的是在心理层次的,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