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的人

11月27日,阴。

阅读书目:《补天裂》。

作者:霍达,女,回族,出生于一个珠玉世家。1987年创作的《穆斯林的葬礼》荣获代表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她虽然是个回族作家,但她的创作题材范围却未局限于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撷取,她的作品结构宏大、视野开阔、激情充沛。在她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极为少见的侠义色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图片发自App

金句:

1. 历史不可欺,民心不可辱,千秋功罪,取决于天下人心。

2. 涛声咽,登楼又见伤心月。伤心月,故国山水,异邦城阙。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儿血。男儿血,化五色石,补南天裂。

3. 谁也不愿意流血,可是血总在流,下一个流血的不知是谁?

4. 浓重的乌云从四方涌来,已经湮没了鸡公岭峰顶,那如铅似墨的天,好像要塌下来了。

5. 义薄云天也感动不了虎豹豺狼,只有以智相斗,以死相博。

记录与感悟:本书撷取了一个历史片段,将香港从鸦片战争之后的一段屈辱的历史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展示在世人面前,小说将殖民侵略者的卑鄙、英国传教士的“仁厚”、爱国志士的英勇、卖国官员的“无奈”和叛国奸商的“无耻”全部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香港拓界这个事件,将所有人糅杂在一起,在历史大背景的舞台上一一粉墨登场。

一、变法失败,报国无门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割让香港给了英国。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1898年,英国殖民者趁大清国甲午战败,列强瓜分中国之机,欺负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提出了在香港拓界的要求。双方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进行了拓界谈判。

京师举人易君恕想要面见李鸿章并慷慨陈词,“要以民族大义为重”,却被李鸿章断然拒绝。在北京鹤年堂药店易君恕巧遇谭嗣同,为了报国,他跟随谭嗣同参加“百日维新”,不料革命失败,谭嗣同等人被菜市口斩首。

易君恕仓皇出逃,在马家铺火车站差点被官兵围捕,却意外地碰到了英国牧师林若翰。善良的老传教士不计前嫌,巧妙地救了他,并帮助他逃亡香港。

二、流亡香港,情系倚阑

流亡香港期间,易君恕寄居在牧师林若翰家中。林若翰的养女倚阑年轻貌美,性格单纯。但她对于自己虽拥有白人身份,却生就一付华人面孔心存疑惑,在身份得不到认同的矛盾心理中苦苦挣扎。富商之子迟孟桓为了挤入洋人社圈,对少女倚阑进行了追求,并以土地利诱,让倚阑动了心。

林若翰让易君恕当倚阑的家庭教师。在易君恕的影响下,倚阑逐渐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一个单纯无知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成熟动人的姑娘。两人同游零丁洋、宋王台,偶遇故人邓伯雄。

在归途中,两人遇到商人迟孟桓的无耻纠缠,易君恕戳破了他的险恶用心,倚阑因此拒绝了迟孟桓的追求。恼羞成怒的迟孟桓恶毒地揭露了倚阑的身世,对她进行嘲讽。倚阑深受打击。

易君恕应邓伯雄的邀请,去锦田共度元宵佳节。易君恕与倚阑一别半月,倚阑饱尝了思念之苦,两人暗生情愫。

三、抗英保土,以身殉国

《专条》签字之后的大半年时间内,英国政府却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一拖再拖。背地里却在酝酿更大的阴谋。香港辅政司骆克亲赴新安县进行调查,对北部边界进行了踏勘。提出以“自然界限”为界,把新安县全境划入新租借地的主张。清朝政府派了王存善为定界委员,双方重启定界谈判。

迟孟桓遭到倚阑的拒绝之后,恼羞成怒。找机会要扳倒林若翰。老奸巨猾的总督卜力以“太平绅士”为诱饵,吸引林若翰为港英政府的办事。林若翰在晚年终于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欣喜若狂。

在锦田的吉庆围,邓氏的抗敌准备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易君恕回到了翰园,凭借倚阑的关系,从林若翰房间偷取港英政府关于接管新租界的最新消息,与邓伯雄里应外合。

迟孟桓发现了翰园的家庭教师易君恕,就是被通缉的“康党”,他立刻向警察司梅轩利进行告密,带人到翰园进行抓捕。翰园也因此受到牵连,林若翰被软禁在翰园之中,失去了港英政府的信任。

易君恕再次来到锦田,随即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英保卫国土家园的战争之中。邓、文、廖、彭、候五大家族联合十万乡民发起了武装斗争,他们与英国军队、警察展开了殊死搏斗,先后两战大埔、再战林村谷、上村石头围,最后据守锦田吉庆围,与强敌血战到底。

但最终不敌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惨遭镇压,壮烈殉国。易君恕为了保护烈士遗孤,被捕入狱,最后也被送上绞刑架。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英勇抗敌的慷慨。

那段岁月不曾经历,可以想象那一个个年轻而鲜活的面孔,他们热血、真诚,愿以一腔热血去补那弥崩的天空。诚然,英雄碧血未能撑住破碎的山河。可那奋力一补,却已定格在历史的瞬间,让人怀想,令人追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补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