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心人-读《AI未来》有感

    这季书读的少,一共两部,一部觉得写不出什么,一部还再读。于是呼,翻起了李开复先生的《AI未来》,当时读也没做什么笔记,回忆起来费劲,那就想起来什么写什么吧。

    从出书到现在两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很多科技媒体喜欢嘲笑人工智能,我们的财务工作中也触及不到太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对这个社会已经产生了很多影响。比如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天眼,可以识别行人姿态,在做什么,是谁,要去哪。阿里的智慧城市可以识别交通情况,解决交通问题。还有一些政府用的舆论监控软件,往正面说,可以打击犯罪,了解舆情。不管你是什么行业,人工智能都在一步一步或替代或改变你的专业。

    你无法阻止技术的进步,资本更是本能一般地推动一切可以缩减成本,提升效率的发明。除了流水线工人这样已经被人工智能必然替代的工种,大部分工作主要还是会被改造,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毋庸置疑。譬如医生,人工智能会协助问诊和诊断,现在还需要医生去判断,但未来随着数据的提升,这个准确率会越来越高,可替代的部分越多,会被淘汰的也就越多。书里提到,医生这个职业发展到后面,跟人工智能结合之后,可能会发展成为更带有人道关怀性质的职业。比如被一个机器冷冰冰地告知自己得了什么病,由一个人类来告知,总会更好一些。

    以往人们会用自己的职业来定位自己,一生为了某个技艺而不断学习打磨。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一切,连机器都可以替代的工作,自己以后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什么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工作可以不被替代?

    第一类是:有创造性的工作。不要以为只有那些发明类、设计类、产品或者艺术原创类的工作才是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普通工作如果涉及到思考、涉及到提案,涉及到启发,将这些普通工作做到极致,也是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工作的。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公司完成成本会计的核算,但却不能告诉领导提质增效的方法是什么、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途径有哪些;公司经营的指标达成不是一大堆数据就会告诉你,要的是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机器无法代替人完成的。

    第二类是:有温度的工作。机器人的确是可以代替人类去完成服务的全流程,但是却没有办法代替人类去输出服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那些关怀和令人感动的温度;而没有温度的关系是很难长久的。比如说,海底捞的“无人化”餐厅可以完成餐厅的点餐上菜结算全服务流程,但却不能对你需要做到精准服务,有时候人们吃的不仅仅是饭,而是一种感受,这个纽带是机器人无法与人建立起来。

    第三类是:人与人交流的工作。人工智技术上的确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但它提供的对话永远是机械化制式化的,它提供给你的是工程师赋予它的逻辑范围,而不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给出学生们数学习题的运算逻辑,但却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能够解决问题的综合人才,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意义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的养成是不能通过深度学习来达成,机器人又怎么可能把情商教育传递给孩子呢。

    有人说人工智能只有“芯”,但人类有“心”。时代趋势下,未来的“芯”不会像现在一样紧缺难求,而人类的“心”才会越来越稀有越来越珍贵。所以,先学会做一个有“心”的人,做一个会思考、会创造、有温度、懂交流的人,这是我们未来不被时代淘汰最起码的保证。其次我们应学会用新的思维和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分析和定位自己所属的领域以及行业机会,持续学习和增加自己的新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有心人-读《AI未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