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人物系列(三):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家世不显,年轻时爱读书,尤其精通法家。在当地颇有威望,元政府请他做官,但坚持不出(一说他科举落榜)。后跟随朱元璋,被定为开国第一功臣,也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其后五位皆武将)。晚年因胡惟庸谋反受牵连被满门抄斩。


营中对

1353年,李善长主动投奔到朱元璋军营中,朱以礼相待,当时朱从军仅一年多,实力相当弱。26岁的朱问40岁的李,“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告诉他秦朝大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亭长,类似今天的村长),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你的家乡濠洲(安徽凤阳)离刘邦家乡沛县(江苏徐州丰县)也不远,多少沾了些王气。只要你向刘邦学习,天下就会是你的。

估计朱元璋当时心里又惊又喜,眼前这个人在我如此弱小时就看出了我的志向,过来投奔辅佐我。后来,朱元璋确实是大力效仿刘邦,很多事情都能看到影子,比如将李善长比作萧何,定为第一功臣。

大总管

此后,李善长一直追随朱元璋,负责的事情非常多,主要有:出谋划策,招募兵马,供应粮草,考察人才,调和诸将,安抚投诚将士,编写军纪政令,改革经济制度,监修《元史》等。

朱元璋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简言之,李善长给朱元璋做了不少幕后的事,稳定了后方。


第一功臣

虽然李善长这个大总管劳苦功高,但朱元璋将李善长排第一,我还是替武将不服。尤其是徐达,论功劳苦劳,他才应该排第一。

但是,有个规律是,战乱时一将难求,武将地位很高,一旦天下平定,武将就靠边站,治理天下要靠文官了。另外,武将掌握军队,有叛乱的资本,皇帝内心更忌惮,因此,也需要文官压武将一头。

满门抄斩

李善长表面宽和,其实内里非常刻薄。作为淮西一党首领,打压刘基为首的浙东党获胜后,在朝廷更是大权独揽,飞扬跋扈,辞官前还举荐自己的学生兼同乡胡惟庸,其后身在江湖心在庙堂,想通过胡遥控朝廷。

胡得势后比李善长更甚,竟然将反对自己的公文扣留,很多事情都瞒着朱元璋自己处理了。朱元璋并非不知道,只是等着他疯狂的表演,最后处死了他,也达到了自己最终的目的——废除丞相一职。

胡惟庸要谋反,派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多次拉他入伙,他都没同意,最后对李存义说,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自己去做吧(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后来,李存义招供李善长说过这话,朱元璋认为他知而不告,罪同谋反,将其满门抄斩。

除了这个知而不告之罪,参考朱元璋对其他功臣的作为,即使没有这个罪,他还是很大概率会杀了李善长,只为给子孙扫除障碍。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那些事儿》人物系列(三):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