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年,最期盼的莫过于春节了,一个节日,传承千年,寄托着对家人所有的相思。
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在外一年,只有春节回家一次,待上五六天,吃上一顿团圆饭。
农村的春节
老家在农村,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各式娱乐场所,但我仍在每个深夜想念它,因为那里是家,那里有我的爸妈。
农村的春节,从“杀年猪”开始。3月份捉一只小猪回家,养在猪圈,每日喂食不断,即使外出串门走亲,也必记挂着家里的猪吃了没,待到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一年的辛劳,换成一桌的猪肉,那是对农村人家最好的犒赏。
我自小不爱吃肉,无论肥瘦,只吃青菜,但如今我竟十分想念家里的那口猪肉。
进入腊月,家家必备“年货”,吃的,玩的,喝的一股脑全部买回家,只为春节那几天一家人团聚,亲戚朋友来家“拜年”。
不远的小镇街道上,一年四季人烟稀少,但到了春节前半个月,摆摊的卖货的,挑担提框买货的,占满整条街道。
但记忆最深的,内心深处最为挂念的还是那顿大年三十的“团年饭”,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年夜饭”是晚上吃的,我家那边的“团年饭”是中午吃的,且家家赛着吃,越早越好。依着家乡规矩,吃“团年饭”前必鸣鞭炮,因此谁家响了鞭炮声,便意味着谁家已经吃上了“团年饭”。
从中午十一点开始,陆陆续续的鞭炮声便开始响起了。我家只有我妈妈一人准备饭菜,所以最早响鞭炮的从来没有过我家。也因为我家的“团年饭”颇为丰盛的缘故,无论家里今年丰收与否,我家“团年饭”必有二十多道菜,荤素皆有,肉鱼满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的妈妈曾经凭借家里池塘捞出的七八斤小鱼,做出了十几道菜,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
小鱼味的春节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春节,父亲重病无法外出打工,家里只我妈妈一人忙前忙后,地里种粮,家里照顾我爸和我。一年下来,不仅没挣到钱,反而因为我爸的医药费,欠了不少外债。因此竟到了无钱过年的地步,那一年,家里唯一的一头猪也卖掉了,换了爸爸需要吃的药。
过年,家里怎么能没有肉呢,我家前面有一口池塘,水很浅,也没什么鱼。我妈妈便带着我,挖开了塘口,把塘里的水放干,竟在塘里得到了十几斤寸许长的小野鱼。我之前玩闹的时候曾经抓到过这样的鱼,因为太小无法食用,便拿来喂猫。没曾想,这些小鱼,竟成了那年我家过年唯一的肉食。
晒鱼干,油炸,红焖,盐渍,水煮,无法食用的小鱼在妈妈的手里变换成一大桌子菜,且没有一道重复。
这便是我的妈妈,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扛起了整个家庭,也凭借着手艺带来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春节晚会
无论现在的春晚舆论怎样说它不好,春晚在我心中的地位只增不减。不看春晚,怎么能算是过年呢?
我家最早的电视,是一台黑白电视,据说用了我爸半年的工资。那是我儿时最大的欢乐,守着电视,看各种动画片,电视剧,也看怎么都看不懂的还珠格格。
每年春节,一家人围着火炉,守在电视前,看一个个欢乐的节目,在我心里,这就是过年应该有的样子。
我爱看小品,喜欢一家人因为同一个节目一起哈哈大笑的样子。我不会唱歌,也不爱听歌。但我喜欢我妈妈跟着电视里的歌声浅声跟唱的样子,喜欢听我爸爸跟着唱革命红歌的声音。
时至今日,家里从黑白电视,换到大彩电,再到现在的液晶电视,变的只是屏幕,不变的是一家人守着春晚的欢声笑语。
离家千里,方知春节
小时候喜欢过年,是因为只有春节才有大鱼大肉,各种水果糖果瓜子吃不完,也因为父母亲戚给的红包。
现在,离家千里,才知道春节最宝贵的是一家人的团聚。
孤身在外,身处现代化的都市,每天换着花样吃好吃的,零食随时可买,饮料早已因为健康的因素不想再喝一口,桌上的水果摆很久才会想起来吃掉。对于吃,我已经没了什么欲望,然而,对于那顿“团年饭”,我仍抱着最大的期待。因为那顿饭上,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家人。
我愿意在春运拥挤的人潮中站七八个小时火车回到家乡,也愿意买比平时贵五六倍的机票,只为那天我能到家,能陪父母过一个春节,吃上一顿“团年饭”,看上一台完整的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