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可以被改变的真正原因!这个人超越了弗洛伊德!

人,如何过的爽!?

       先讲一个故事。

       话说,19世纪末有这么一个人,父母都是犹太商人、家里有钱,但是他从小过的并不很快乐,因为他从小都有拘楼病,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专业,并且拿到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后来由于过于优秀就被弗洛伊德推荐到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协会”,但由于这个人是一个肥肠有自己想法的一个人,于是他与老弗的意见分歧很大,后来干脆自创了自己的一套“玩法”,叫“个体心理学”。后来这套理论对现代的人们影响越来越大,于老弗并列为心理学届的三大宗师界别的人物之一。没错,这个人就是时下现象级畅销书《自卑与超越》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目的论

      下面,咱们用“理论+案例”轻松易懂的形式,来介绍阿德勒理论中最实用最精华的部分之一目的论。

       首先,我们先引出一个概念:“创伤理论”。什么是创伤理论?指一个人过去童年所遭受过的痛苦与挫折,成为了永久性的记忆,在他成年后这种记忆被下意识的表现了出来,甚至对他当下的行为和心理形成了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每个人都有创伤,或大或小,创伤体验大到一定程度才会对人产生一种心理障碍。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小的时候,需求长期没能得到父母的满足,长大后,当有人拒绝或者忽视他的时候,他本能的就唤醒了小时候那种被父母忽视或拒绝时候的情景,于是内心因此而产生一种焦虑或无助的感受,他甚至开始觉得自己身上哪哪都不行不如人。这种看法就是一种创伤论,就是你当下的问题是由过去所引发的,弗洛伊德是其理论创建人。

        后来,阿德勒就跳出来,反对老弗的这套理论,创立了与之相反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人当下的痛苦不是由过去引发的,而是你当下的目的!这个目的更或许是你自觉或不自觉的!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小时候被狗咬了,长大了对狗就不亲近,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小时候被狗咬了。这是一种肥肠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但阿德勒会认为,你之所以不跟狗亲近,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被狗咬了,而是你本身就对狗没有那么多的亲近感,所以找了这么一个理由来“自圆其说”(是不是因为大家普遍看到狗都会去亲近它,而你不去就显得特别孤立,所以要给自己找这么一个借口?小编“瞎说”哈哈哈)

       老弗应对人们创伤的办法就是让创伤者不断去回溯过去创伤的时刻,通过这种方式来“免疫”,抚平人们过去的创伤体验。举个例子,你想去给一个人告白,但是你说你一告白人就紧张说话结巴,老弗会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回忆过去造成你结巴时的创伤情景,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告白了。那问题就来了,不少人觉得这种不断回溯过去痛苦记忆的方式太!痛!苦!了!阿德勒认为,解决你当下的问题,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勇于”意识到你当下“找理由”背后真正的目的。还是告白结巴那个例子,阿德勒会认为,你之所以告白结巴,不是因为过去的创伤记忆,而是你根本就不想告白,所以给自己找了个这么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发现矛盾点了,你想告白又不想告白,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分析分心——不想告白是因为你害怕被拒绝,害怕被拒绝是因为你不想突破安全舒适区,所以安全舒适的心理需求比起喜欢去告白而有可能被拒绝,权衡利弊之后前者更符合你当前的心理状态。

“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喝咖啡的路上”

       说到这里,想到了巴尔扎克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喝咖啡的路上”。用在这里,便可以说“我不是在找借口,就是在找借口的路上”。人类大脑有一种神奇的机制,“给自己找理由”,人类潜意识里便喜欢从过去的经验与记忆中找理由,目的就是将当下的行为或语言“合理化”。而事实上,你的当下的言行与这些形成你原因的经验与记忆之间根本就形成不了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与你当下的目的直接有关!治愈心理创伤的有效办法就是调整或改变你当下的目的,“勇于”清楚的去意识到你当下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通过改变你当下的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就会改变你过去的创伤记忆。就比如说阿德勒自己的故事,小时候的拘楼病,对普通人来说会形成一种永久性的创伤记忆,成年了也会因此一蹶不振,但阿德勒却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创造了自己的理论,并对后人影响巨大,那想必,即使是他小时候的这段创伤,对人们来说也是一段励志故事,或者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段值得调侃的记忆,或者说是他自己成功的“合理理由”。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以上内容是阿德勒最实用最精华的部分之一目的论理论,剩下两个理论——分割论与被讨厌的勇气。请听下回分解,敬请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创伤可以被改变的真正原因!这个人超越了弗洛伊德!)